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军事技术与战术发展的分水岭,诸如毒气战、空军、国家总动员等新战争模式相继涌现,对民国军人,尤其是知识军人带来很大的冲击,亦促成了民国时期的大规模军事变革。在讨论1920-1930年代中国军事变革时,论者大多围绕黄埔军校的建立或苏、德两国顾问对中国(特别是国民政府)军事现代化的影响。本书另辟蹊径,以第二次中日战争前东北军和国民革命军的军人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中日战争之间(1914-1937年),民国军人如何理解现代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挑战,他们如何回应,以及他们推动军事变革时遭遇的困难与限制。这些挑战覆盖战术至国家战略层面,例如步兵如何在现代火力下实施进攻,如何利用空军与机械化,以至如何增强国家的动员能力等。

军国乎?──第二次中日战争前的民国知识军人、军学与军事变革,1914-1937"

abstract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军事技术与战术发展的分水岭,诸如毒气战、空军、国家总动员等新战争模式相继涌现,对民国军人,尤其是知识军人带来很大的冲击,亦促成了民国时期的大规模军事变革。在讨论1920-1930年代中国军事变革时,论者大多围绕黄埔军校的建立或苏、德两国顾问对中国(特别是国民政府)军事现代化的影响。本书另辟蹊径,以第二次中日战争前东北军和国民革命军的军人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中日战争之间(1914-1937年),民国军人如何理解现代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挑战,他们如何回应,以及他们推动军事变革时遭遇的困难与限制。这些挑战覆盖战术至国家战略层面,例如步兵如何在现代火力下实施进攻,如何利用空军与机械化,以至如何增强国家的动员能力等。"

民国乎?军国乎?──第二次中日战争前的民国知识军人、军学与军事变革,1914-1937. / 邝智文.

T1 - 民国乎?军国乎?──第二次中日战争前的民国知识军人、军学与军事变革,1914-1937

N2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军事技术与战术发展的分水岭,诸如毒气战、空军、国家总动员等新战争模式相继涌现,对民国军人,尤其是知识军人带来很大的冲击,亦促成了民国时期的大规模军事变革。在讨论1920-1930年代中国军事变革时,论者大多围绕黄埔军校的建立或苏、德两国顾问对中国(特别是国民政府)军事现代化的影响。本书另辟蹊径,以第二次中日战争前东北军和国民革命军的军人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中日战争之间(1914-1937年),民国军人如何理解现代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挑战,他们如何回应,以及他们推动军事变革时遭遇的困难与限制。这些挑战覆盖战术至国家战略层面,例如步兵如何在现代火力下实施进攻,如何利用空军与机械化,以至如何增强国家的动员能力等。

AB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军事技术与战术发展的分水岭,诸如毒气战、空军、国家总动员等新战争模式相继涌现,对民国军人,尤其是知识军人带来很大的冲击,亦促成了民国时期的大规模军事变革。在讨论1920-1930年代中国军事变革时,论者大多围绕黄埔军校的建立或苏、德两国顾问对中国(特别是国民政府)军事现代化的影响。本书另辟蹊径,以第二次中日战争前东北军和国民革命军的军人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中日战争之间(1914-1937年),民国军人如何理解现代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挑战,他们如何回应,以及他们推动军事变革时遭遇的困难与限制。这些挑战覆盖战术至国家战略层面,例如步兵如何在现代火力下实施进攻,如何利用空军与机械化,以至如何增强国家的动员能力等。

BT - 民国乎?军国乎?──第二次中日战争前的民国知识军人、军学与军事变革,1914-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