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map的创办者,是以Wiki服务“网络天书”([URL])闻名的叶群峰。曾主办过中文维客年会的他,无疑是个Wiki的爱好者。他非常看好大众皆可编辑和创建地图条目的自由、开放模式,于是从去年起投入平台的规划。地图和Wiki的mash-up,既可激发出无限的创意,也可望颠覆现有地图服务所带给人们的刻板印象。
放诸海内外的地图服务应用,叶群峰并非第一个想到可以将Wiki的理念融入于地图服务的人,但他却愿意去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将EEmap定调为分享生活的地图服务平台,显然已深谙地图和Wiki整合的发展潜力。
相较于在大陆已十分红火的交友、博客等网络服务,地图应用虽然较为生冷,但却有一群散居各地、志同道合的地图爱好者。他们不仅透过QQ传讯来分享新知、沟通技术问题,也从一笔笔地图条目的建立过程中,为EEmap奠定厚实的基础。
对EEmap来说,落实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自创内容)的方针不为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必然。就一个新颖的平台而言,在揉合引用、标签、收藏等Web 2.0常用的机制后,将有机会透过博客的扩散力,把每个人浏览地图当下的感动分享出去。
尽管在目前的阶段,未必能用量化的数据来评估EEmap的营运绩效,且未来也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对EEmap的创办者和会员们而言,地图对他们的意义,不再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而是富有情感的生活纪录。
就这一点来看,EEmap倒和来自台湾的地图日记有些遥相呼应的感觉。只要抓住人们的需求,就有可能产生各种使用动机,购物网站、网络社群如此,地图服务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