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和挑战:以前还是一个学生时,虽然要穿着校服、守着校规,但面对的事情就只有读书和玩耍这么简单;到社会工作后,不再是没有生活担子和压力的人,就要学会成长。而当中教最多人苦恼和难受的,可能就是要学懂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EQ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我有一位中学学妹,以前认识她时个性很直来直往,有哪句就说那句,别人总是说她说话太直接、有时候甚至会说错话让别人难堪。对这位学妹来说,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爱恨分明得很。

近来在工作场合上再遇学妹,惊觉当年直率的她如今就像脱胎换骨一样:不会再把自己的所有情绪都在脸上表露无遗,说话时也没有了那种眉飞色舞的神采,甚至她在任何时候、面对着任何人时,面上都总是带着友善而亲切的微笑。学妹给人的感觉很专业,可是却和以前我认识的她判若两人,到底是发生了些什么事呢?我趁着空档上前和她相认。而就在她看到我的一刻,直率的她又回来了:“怎么你会在这里啊!好久不见了!我好想念那时和你在大学的日子啊!”

学妹的这些转变可能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成长”:长大了以后,自然就会知道了在怎样的场合有什么事该做、不该做、什么话可以说、不可以说。学会了这些,就自自然然让她直来直往的个性有所收敛。不过像学妹那样,由以前的爱恨分明、到现在看到什么都只有全盘接受,又是否一件好事呢?

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人是有情绪的动物,对不同事物有不同观感或想法也很正常:喜欢时展露欢颜、不喜欢时不自觉板起一张脸也是很正常的事。这与个人的年龄、性别无关,只是对于要怎样去处理这些情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法:面对着不如意的事情时,有些人会选择一笑置之,不愿花太多时间在悲伤或愤怒之上。正所谓“认真你便输了”,事无大小都太认真看待,就会令人身心俱疲。也有些人会选择活在怒火和不快之中,而让负能量会如细沙般日积月累,潜伏在心底。

生于香港,成长于新加坡、台湾及美国三地。在大中华地区从事广告及营销传播行业15年,曾为国际企业如恒生银行、IBM、P&G、Meidi等制订品牌行销策略;2011年起提早退休,专注于探索个人成长、提升个人潜能,朝积极生活进发。深信每个人都有权行以最简单、最实际的方式来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找自己的不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