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他非常喜欢《大亨小传》这本书,是因为这是一本随手捻来不管从哪一页开始读起,都可以让人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书。他也因此认为,一本所谓的好小说,就要有这样的境界。

前些日子在麻烦先生那里时,因为我的行李早已超载,能够带过去的书真的没几本,所以只剩下当初留在他那里,请他帮我一起打包到维也纳的几本小说可以陪我。也因此反而让我对某些书读出有趣的况味。

但有些书则是相反。在阅读时,并没有让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一路读完之后,心中只留下一种“就这样!”的感觉,反而倘若有机会是再次阅读时,会突然发觉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在维也纳时,我重新读的就是这一类的书。而这本让我重新挖掘出来的书,就是推理大师松本清张的《点与线》。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它有趣。爱读推理小说的人大概都知道,清张是被归类为所谓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甚至被视为社会派的先河。这本《点与线》当然也是一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社会派推理小说有其有趣之处,因为关注的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解谜,所以在阅读中,会留给读者许多思考与反省的空间。Sunny最喜欢的宫部美幸当然也是这一派的。

不过社会派推理小说因为常常探讨当代社会问题,因此会讨论到许多当代适用的技巧,这在《点与线》这本书中,也是同样的状况。犯罪者其实利用的是旁观者先入为主的假定以及交通工具的时间差,来完成这桩犯罪。清张在1957年写这本书时,想必这个时间差的妙用在当时并不常见,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普遍的交通工具。但这在现今这个各种交通工具都过于发达的时代,这个差异点让我在一开始读这本书时就想到了,因此,第一次读时,心中只有百般不耐,觉得怎么这么简单的点,得要啰啰皂皂讲一堆还交代不到?

再读这本书时,因为对剧情发展完全了解了,反而才读出况味。其实解谜过程到底需要多久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在“那幽微的人心”,不论在哪个时代,用怎样的手法,多老旧或多先进的技巧,许多时候,诱使人走上那一步的都是某个时点一瞬间的偏差。清张写出来的,是那底心的深沉。

像这样一面重新阅读,一面重新发掘一本书的巧妙的同时,我也领悟到村上春树说的那个评价的境界。不论何时,就这样随意翻阅,从任何一页开始读都可以,却都让人爱不释卷。《点与线》,也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