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澳门街头时有个感觉,跟我印象中的香港好像。

也许是看到市招里使用的粤式中文、也许是建筑的元素与语汇—门、窗户、材质、也许是色调,都让我一时有不确定自己身在何处的错觉。

前几篇写的都是在澳门看的一些景点,但是真正让我一直想拍的,还是澳门这街头巷尾的景致。

在饭店里读到三月号香港版“Esquire”杂志的一篇文章,借着香港三月份上映的电影“岁月神偷”(一部以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的电影,任达华、吴君如主演,罗启锐导演)里的“永利街”,反思香港在近年以“发展”为理由不断拆除旧区翻新的过程里,也许有一天记忆中某个年代的香港印象将会只能在照片或老电影里看到,而只剩下一座座大型的商场与办公楼宇。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看起来陈旧残破的景象,值得留存吗?

但我觉得,这些景象,是让我们得以窥见过往某个年代的窗,是让我们的记忆得以连结到某一段岁月的桥梁。当失去这一些之后,也许同时失去的,会是“回忆“的能力。

回过头想想,台北,这样的过程似乎进行的更早、更全面,已经没有几处能让人回忆过往年代的区域了。即便有,也因为“观光“的考量,加进了很多“新“的元素。我并不是那种因为怀旧而抗拒改变的人,但是始终还是希望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在这个城市里还有让我可以回想起年轻时代某些记忆的场景。

也许就如“岁月神偷”片名的含意—岁月,是悄悄偷走了很多美好事物的小偷,而在岁月面前,我只能透过拍摄,去留下某些不想让它偷去的记忆。

小龙物语 2010年4月12日 下午6:05

这似乎是澳门真实的另一面~~~~ :))

我并不喜欢威尼斯的新 相反的我偏好澳门的旧. 去年去了山东烟台的乡下 也拍了很多老门老窗.

流云 2010年4月13日 上午2:26

版主 2010年5月25日 下午5:36

这次澳门的照片都是用Olympus E-P1拍的,这部相机有一些“艺术滤镜”效果可以选,我选用的是其中的“针孔相机“效果 :)

marco 2010年5月24日 下午6:43

猫** 2010年8月4日 上午9:42

前半段电子商务,后半段社群经营的网络业老兵。没事读读书、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与老相机﹐爱读村上春树与卜洛克,从他们的作品里,读到了孤独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