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台群岛在香港水域的南端,包括横澜岛、宋岗、螺洲及蒲台岛组成,面积最大的蒲台岛平地不多,偏离大陆,长年受到疾风巨浪不断冲击,表土侵蚀严重,遍布奇岩怪石,深受旅行人士喜爱。
蒲台岛面向南中国海,可望见境外的担杆水道和担杆列岛。南角咀东南岸绵长的特殊海崖,是花岗岩的节理受海浪侵蚀的结果。其中最南端的淘金崖形势险峻,惊涛拍岸:渔民在在此采摘海苔出售,故有“淘金”之名。
下船之后向东走,经过石刻后可直达僧人石和佛手岩,亦即香港领土的最南端,风光极佳。
石刻位于南氹湾岸,在1960年代发现,相信出现于是史前时期,现已被列为法定古迹。石刻分左右两部分,由一条阔70厘米的石缝分隔,左边的饰纹状似动物和鱼,右边的一组则由螺旋纹组成。
1亿4000万年前,地壳深处被岩浆体侵入凝固成花岗岩,即今日的蒲台岛、宋岗及螺洲。这些露出地面的花岗岩经过风雨侵击,表层物质移除,露出核心部分,“僧人石”便是这种例子。另一块著名的“佛手岩”则拥有近乎垂直的节理,也是风化侵蚀的结果。
除了垂直节理之外,在蒲台岛也可找到倾斜的节理。从“僧人石”往北走,东部沿岸会发现另一种与地表平行的节理。部分花岗岩曾经受过其他岩层覆盖的巨大压力,上层物质被侵蚀后,便因压力减少而膨胀,遂产生席状节理,亦即与地面平行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