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hepatitis),顾名思义是指肝细胞受损、发炎。而“猛爆性肝炎”就是指肝脏在短时间之内发生剧烈发炎,导致肝脏细胞大量坏死,造成肝的排毒、代谢、制造等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甚至出现肝衰竭、肝脑病变昏迷,死亡率可高达80%。

猛爆性肝炎来得急,让人猝不及防,是否能平安度过危机,没有人能确实掌握。肝炎病毒(A、B、E型)、药物、毒物、酒精,都可能造成猛爆性肝炎。

致死率高的猛爆性肝炎虽然可怕,但发生率毕竟较低,也难以预测,与其将注意力集中在猛爆性肝炎上,不如特别关注一般性肝炎更符合现实需求。

许多病毒都可以感染肝脏和其它器官,但是A型、B型、C型、D型、E型肝炎病毒主要的目标都在肝脏,因此特别称之为“肝炎病毒”。

酒精是最常见伤害肝脏的毒物,不仅造成脂肪肝,还诱发肝脏发炎而造成酒精性肝炎,除了可能造成急性肝炎,持续饮酒过量可以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脏是代谢药物、解毒的主要器官,因此对这些物质特别敏感。当这些药被送往肝脏代谢时,药物本身可能对肝细胞产生伤害,也可能是在一连串的化解药物或化毒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对肝脏造成伤害而引起发炎。这些药物可能是治疗肺结核、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其它毒物可以是四氯化碳、重金属等。

肝脏发炎、受损的程度容易从肝功能指数(如GOT、GPT)可以大致得知。不同程度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因肝脏功能受损的程度,从近乎无症状、到严重的肝昏迷,甚至死亡。

正式医学名称为“急性肝衰竭”,是指肝细胞突然大量坏死,其肝功能指数GOT、GPT(或称肝发炎指数)可达2000,甚至更高。肝脏细胞大量坏死,造成肝的排毒、代谢、制造等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若没有适时接受治疗,有高达80%的致死率,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不同于猛爆性肝炎,急性肝炎是当肝炎病毒或毒素进入人体后虽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指数(肝发炎指数)虽高,但不似猛爆性肝炎那么猛烈。急性肝炎在病发后1~2个月内会自然痊愈。

如果急性肝炎没有痊愈,导致肝炎的症状、肝功能检查或病理切片检查持续六个月以上异常时,即称为慢性肝炎。

意味着此疾病并无特殊药物可以治疗,治疗方式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营养、静脉输液,止痛退烧、止咳以及恶心、搔痒等症状的缓解,最后必须靠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统康复的疗法。

在临床上,很难从症状上断定病人所罹患的肝炎是哪种病毒、毒素造成的,因为各种肝炎的症状大致都相同,只是轻重之别而已,有些不会有典型的症状,只有短暂的不舒服,甚至可能会毫无任何症状。

急性肝炎虽然会对肝脏造成某种伤害,大多数都能自行复原,肝细胞也大致能恢复功能;猛爆性肝炎虽然致死率高,但至少一翻两瞪眼,若免疫系统战胜,则浴火重生,或者同归于尽,病患死于肝衰竭。

慢性肝炎最折磨人,可怕之处在于未来的发展:肝硬化、其并发症与肝癌。病人常常没有自觉症状,即使有也只是一般共通性症状: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呕吐感等。病人几乎很难警觉到自己可能罹患慢性肝炎。

因此规律的生活、少应酬喝酒、不乱服用药物、与肝胆专科医师配合定期检查,就是预防肝炎最好的方法。

检查是否有肝炎,可以从以下三项着手:

2、B 型肝炎、C 型肝炎与胎儿蛋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