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6日江西彭泽棉船发生洪涝灾害险情以来,这座长江孤岛已历经35个日夜。有昼夜坚守在长江大堤上的老党员,也有风雨中泥泞里拼搏的人民子弟兵,还有八方驰援的社会各界群众……这座江心小岛奏响一支生命的“船歌”。

“我们全天候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确保任何险情都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彭泽县县委办主任、棉船镇军地联合指挥部协调组组长方修武说。

江心村5.2公里堤段,战线长、险情多、任务重。彭泽县多名工作人员在巡堤过程中胳膊晒伤、脚底磨出多处水泡都是简单进行处理后继续开展工作,毫无怨言。

“防汛虽然辛苦,但是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党员干部带头,与我们打成一片,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当地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方明生感叹道。

“大堤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极容易出现渗漏、泡泉等险情,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确保险情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置。”7月15日上午,似火的骄阳炙烤着棉船江堤,彭泽县泉山中心小学副校长、巡堤组长杨皓正沿着大堤巡查。

杨皓在2014年一次交通事故致使右腿股骨折,工伤八级,至今钢板未取。“但他依然与我们一样,每天坚持巡堤查险,我们都很感动。”杨皓同事李申农说。

“我们小时候就知道分辨管涌和泡泉,如果脚感觉到一种吸力,就有可能是管涌……”不分昼夜的防汛奔波,变得又黑又瘦的复排村村民唐红礼侃侃而谈。

唐红礼,今年55岁,参与过棉船历年防汛工作。在巡堤查险、护堤固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把锹、一双靴,一顶草帽,在1100米的堤段来回巡查,已经将近一个多月了。

36.1多公里的大堤上,处处都是与洪魔斗争的身影,当地百姓自愿自发地走到了防汛一线,用双手和汗水去守护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