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策略|内地专家:动态清零非永远不变 适时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

内地一直坚持以“动态清零”策略严控新冠肺炎疫情,但随着Omicron的出现,加上全国两会即将在周五举行,令外界关注中国会否微调抗疫策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近日发文,提到“动态清零”不会永远不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

曾光于微博发文指出,中国和西方国家应对Omicron变种病毒的对策不同,但中西方学者都对其有科学共识。双方均承认Omicron传播力增强,防不胜防,但亦庆幸其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原始株和Delta等变种株有明显下降;同时主张提高疫苗接种率,作为防控Omicron的有效手段,以及认为新型抗新冠药物能挽救大部分危重患者的生命,分别开启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制。

曾光亦承认,Omicron出现后,中国疫情防控难度明显加大,病毒散播快,清零时间延长,防控成本亦明显增加,“尽管如此,获得的红利仍然远大于投入”。

他指出,动态清零是中国在特定时期内的防疫对策,不会永远不变,“在对发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是人类的长远目标”,但当前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实施与病毒共存,对中国风险很大,不宜随之起舞。

他解释,人类对新冠病毒演变的规律尚不完全清楚,在Omicron之后仍然好有可能出现新的变种病毒。同时,中国人群自然感染率比西方国家低千百倍,靠的是疫苗接种。而自然感染率低,在过去是赫赫战果,现在却是软肋,何况疫苗接种尚有漏洞,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接种疫苗后抗体会在数月后减退、国际公认的序贯免疫接种在中国刚刚起步。

此外,中国不像西方国家般因长期防疫不利,面临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故没有必要在全球疫情的高峰期打开国门,也不宜于冬天末春初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季节放宽防控措施。

不过,曾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他设想,发扬举国体制防控优势,习各家所长,探索灵活而可控式开放,将会是中国的共存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