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篇政策分析指出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存在经济健康隐患.

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 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16个.刘和Jared Diamond指出中国制定了宏伟的环境目标却一直难以实现 .刘和Diamond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尽管国家制定了环境政策省市领导却因不愿为环境收益而牺牲经济增长而不具体执行这些政策.作者提到除非中国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同等对待”否则这种单纯的追求高增长会持续破坏环保努力.

刘和Diamond建议成立一个”高度自主权的机构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努力.” 所取得的业绩将以”Green GDP”而非传统的GDP来衡量.绿色GDP是传统GDP减去环境和生态破环产生的经济成本所得的经济指数.作者还建议采取其他措施”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高效率低污染转变”的建议包括”投资环保企业、土地所有制改革、给与环保企业低息贷款、对污染企业征收税款以及生态补偿(对保护环境敏感区的组织拨款)”还有”绿色保险(为环境破环承保并推动环保的保险企业)”等等.

“为国内及出口开发更环保的技术能够增加就业和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破环.”刘和Diamond继续说道”改变发展模式需要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很多人仍然希望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中国还面临着两个新挑战:自然资源更加短缺以及越来越少的国家能接受污染转嫁即使污染是可控制的.”

“应该把环保当成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反馈机制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刘和Diamond提到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应该帮助中国成为一个更环保的国家.有些环护人士指出,通过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外国企业实际上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及污染转嫁到中国.另外外国企业通过 低廉的商品价格要求 强迫中国制造商绕过健康测试和环境法规来降低成本.

根据荷兰政府顾问团体荷兰环境评估局(EEA)的数据2006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06年中国排放六十二亿吨的二氧化碳而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在五十八亿吨.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美国高7.5%而在2005年的排放量中国比经济减速期的美国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