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研究中心讯)成立于2004年的全球环境研究所,是首批“走出去”的本土民间环保机构,并与中国水电等中国企业合作开展了海外社区发展项目。其中“促进中非木材贸易与投资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是全球环境研究所近期完成的基础调研报告。

该报告主要是关于非洲4国——咯麦隆、莫桑比克、刚果金和乌干达与中国近10年来木材贸易的一些基本情况和趋势分析。

1、中国从非洲进口木材和木制品趋势(2005——2013年)

近10年来,中非木材贸易还是我国以非洲进口原木为主,每年进口总量大概在200万~300万m3。锯材进口量增长速度较快,从2005年不到10%发展到2013年约占30%。其它木制品(如胶合板、枕木等)的进口近2年来开始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量基建企业从国内采购工程类木制用材导致的。

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木按交易金额排序,在2010年之前,加蓬对中国原木出口是第12010年之后加蓬已经禁止所有原木出口。

从中非木材贸易最新发展情况看,对中国原木出口排列前3位的国家——刚果布、咯麦隆、莫桑比克的出口总额占非洲中国原木出口的近50%。非洲其它国家对原木出口情况见下图。

中国进口非洲锯材的主要来源国,按交易金额排序,前3个国家是加蓬、莫桑比克和咯麦隆,占非洲出口到中国锯材总量的80%以上,集中度较高。排名第1的加蓬从2010年禁止原木出口。排名第2的莫桑比克禁止部分原木的出口禁令,只有针对特定物种的出口禁令。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就是随着更多的非洲国家原木出口禁令的颁布实施,中国木材企业在非洲也面临转型的挑战,将更多地开展人工林培育和产品加工。

中国每年从咯麦隆和莫桑比克进口的木材总量大概是60万m3,从刚果金进口每年不到10万m3,但红木原木占比较大(非洲鸡翅木或崖豆木,50%)。从莫桑比克也有红木进口,约占10%。主要是非洲黑黄檀。

中国对咯麦隆、莫桑比克和刚果金这3个非洲国家纸制品、胶合板和纤维板等出口情况大致是:中国对3个非洲国家的木材产品出口量基本都是每年3万m3。中国对这3个国家的出口都是以纸制品为主,同时还包括一些板材和木制品。其中,纸制品出口量占到中国对咯麦隆和刚果金2个国家出口总量的80%以上。中国对莫桑比克出口的木材产品种类较多,主要是中国在当地开展工程基建项目,从国内进口部分木材产品。中国对这个3个国家的木材产品出口量,特别是2010年以后增长迅速。

中非木材进出口贸易整体向上,其中锯材等木材制品增速较快,反映中非木材贸易从简单出口原材料到初加工的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发展趋势。

木材来源国风险:

仅从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咯麦隆风险最小,莫桑比克风险最大,而刚果金不确定。

进口物种的风险:

如从刚果金进口的非洲鸡翅木,莫桑比克的非洲黄檀木。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分析,中非木材进出口贸易整体向上,同时表现出了从简单出口原材料到初加工的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发展趋势。但非洲部分国家,出于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加强本国木材加工业发展等因素考虑,在原木出口方面政策管控趋严,中国木材相关贸易企业要及时了解贸易目的国相关政策信息。(编选:中非贸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