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 33 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接近中美两国 GDP 的总和。进入排行榜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也从 248 亿美元提高到 254 亿美元。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些大公司的经营状况跌入低谷。随后的最大转变发生在 2018 年,当年收入和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接近 9% 和 15%。在这个基础上,2019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收入同比继续增长 2%;但是,去年这些公司利润总和为 2 万亿美元,同比减少超过 4%。

在盈利方面,沙特阿美仍以 882 亿美元的利润位居榜首。伯克希尔 - 哈撒韦紧随其后,以 814 亿美元的利润位列第二,苹果则退居第三。工、农、建三大中国银行继续位列利润榜前 10 位。微软公司凭借云业务的出色表现,利润同比暴增近 137%,进入利润榜 10 强,位居第五。

今年排行榜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无疑是中国大陆公司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今年,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 124 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 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 133 家公司上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规模和大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是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1995 年,《财富》杂志第一次发布 " 世界 500 强 " 排行榜时,世界贸易组织刚刚成立。中国开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 1997 年,中国大陆只有四家企业进入这个排行榜。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年进入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为 12 家,以后逐年迅速增加。

2008 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排行榜中数量增长加速。先是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英国,后来超越了日本。在今年的排行榜中,中国大陆企业超过了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

自 1995 年《财富》发布世界 500 强公司排行榜以来,该榜单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数量如此迅速地增长。

今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一共有 25 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新上榜的中国公司有 8 家,它们是:上海建工,深圳投资控股,盛虹,山东钢铁,上海医药,广西投资,中国核工业和中煤能源。

中国大陆公司平均销售收入达到 669 亿美元,与自身去年数字相比有所提升。与世界 500 强公司横向比较,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和平均净资产两项指标达到了《财富》世界 500 强的平均水平。

但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较低。2019 年,上榜中国大陆企业 124 家平均利润不到 36 亿美元,约为美国企业(70 亿美元)的一半,也低于全球 500 家大公司平均利润 41 亿美元。根据这三个数据计算,上榜中国大陆公司平均销售收益率为 5.4%,低于美国企业的 10.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9.8%,低于美国企业的 17%。

今年进入榜单的中国银行共有 10 家,这 10 家银行利润占全部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 44%。相比往年占比 50% 以上,今年上榜银行利润占比已经明显下降,但是比例仍然过高。而银行利润过高必然挤压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如果不计算银行所得利润,2019 年中国大陆上榜的非银行企业 114 家平均利润只有近 22 亿美元。作为对比,113 家美国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高达到 63 亿美元,接近中国大陆企业的 3 倍。

如我们往年所总结:改革开放 40 年来,前 20 年中国企业从无到有;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20 年,中国现代化企业从小到大。那么,今年的中国企业则面临一个新挑战,如何从大转变为真正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在 2017 年提出要 "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

在利润率榜上,排名最高的是台积公司,伯克希尔 - 哈撒韦位居第二,辉瑞利润率同比大幅提升位列第三。阿里巴巴以近 29% 的利润率位列第五。

在排名位次的变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英国保诚集团,大幅跃升 292 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保险行业公司。而中国上升最快的 2 家公司也均为保险行业,分别为:友邦保险(上升 138 位),国泰金融控股(81 位)。

作为对比,今年上榜的互联网相关公司共有 7 家,分别是美国的亚马逊、Alphabet 公司、Facebook 公司,以及来自中国的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和小米集团。这些中美互联网大公司的排名较去年均有提升。其中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是阿里巴巴,上升 50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