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半导体行业推算,禁止出口华为持续一年以上时,韩国半导体业的年损失额将达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6亿元)。目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已着手制定发掘新客户战略,OPPO、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也有可能填补华为的空缺。美国在大选后或将改变对华为的态度,制裁带给韩企的冲击不会持续太久。
“美中冲突愈演愈烈,韩国必须做好全产业链应对准备。”《韩国经济》17日的社论做了如下分析:乐观的观点认为,小米等中国企业会填补华为的空白,同时韩企可能在智能手机和通信装备领域获得红利;但悲观的观点认为,美国今后对华制裁不只针对华为一家企业,且即使在中企被排挤出的领域,韩企也要面临欧美企业的激烈竞争。
德国一家芯片制造商的技术主管马克西米利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华为是值得信赖的伙伴,私底下欧洲的合作伙伴对美国的霸道做法非常愤怒,因为这已严重影响到全球芯片供应链,且对美国企业也没有什么好处。“国际企业很难离开美国技术,而且美国可以长臂管辖,有金融制裁等武器,哪家企业与美国政府作对,很可能被置于死地。”马克西米利安这样表示,但他认为,华为手机部门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倒下,中国相关企业未来10年在半导体领域或许可以赶超美国,因为中国不缺人才,也不缺投入,但需要时间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广西乐业县乐业大道隧道塌方事故发生7天后,当地仍在紧张救援中,事故发生以来,当地未曾发布有人员被救出的消息。
特朗普称,“我们将在今年年底前制造出至少1亿剂新冠疫苗,而且很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每月将提供数百万剂疫苗,预计到明年4月,能有充足的疫苗提供给每个美国人。”
陈言曾问日本企业界人士“到底哪些零部件会犯美国的顾忌”,但对方大多讳莫如深。日本企业能做的就是通过法务部门与美国的律师事务所联系,一个一个地判断产品是否违反美国禁令。这个过程会很繁复,但面对美国“**”,日企又不能不花大价钱去做。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媒体认为,受美国施压,日本政府去年开始“排除华为”后,企业原本仍能向华为提供半导体等产品。和华为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日本企业的研发与销售。有不少做闪存芯片、手机镜头的日本企业家私下对陈言说,“失去华为非常容易,但想找到一家和华为同等规模的企业却太难了”,“华为对技术、产品质量要求非常的高,华为的需求引导了我们(日企)的研发,实现了产品的进步。没有了华为,日本企业的进步就会变缓”。谈到现在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有的日本企业家还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时美国打压日本家电企业的场景,他们会说:“中美竞争,比日美贸易摩擦要更为惨烈。”
目前尚不清楚全球有多少企业已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华为的出口许可。从媒体的公开报道看,中芯国际15日下午表示,已按相关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台积电、高通、联发科、三星、LG、SK海力士等公司也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申请。这样的操作此前已有先例。在去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大部分美国芯片制造商确实暂停向华为出货,但在一些产品获得来自美国政府的许可后,包括高通、英特尔等在内的多家美企宣布恢复对华为的出口。
“欧洲半导体制造商因为华为制裁进行自查。”德国《经济周刊》16日说,尽管欧洲半导体制造商向华为提供的芯片很少依赖美国技术,但美国对华为的新一轮制裁,仍让瑞士的意法半导体(STM)、奥地利的AMS 、英国的戴乐格半导体、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及德国的英飞凌等企业沮丧,不得不评估美国最新禁令带来的影响。观察家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德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整个行业1/3的业务额在中国实现。若华为无法采购欧洲的芯片,这些企业的半导体收入将下降5%至10%。德国新闻电视台的报道认为,“中美科技争端给欧洲敲响警钟”,欧洲的芯片产业与美国有距离,因此在研发领域还要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