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传媒记者吴敏慈/台南报导)飞蚊症是眼睛常见的毛病,除年纪大越容易出现飞蚊症外,对于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与做过白内障手术的人,因其玻璃体退化现象较明显,或是眼内容易出血,也是容易出现飞蚊症的族群。

成大医院眼科部医师洪嘉鸿说,当怀疑是否有飞蚊症时,可以去找一片均匀的亮**域,如蓝天、白墙,再轮流遮蔽左右眼注视这片亮**域,看看是否有出现飞蚊?若发现有飞蚊,请找眼科医师作散瞳视网膜检查。

洪嘉鸿指出,所谓飞蚊症便是看到了会“飞”的东西,飞蚊数量可能不只1个,形状可以很多样,有蜘蛛网状,也有呈现线状、点状,当看着一大片光亮区域时更加明显,如白纸、白墙或蓝天,这就是飞蚊症的典型表现。

飞蚊症是存在于眼球玻璃体内的实质物体,因此会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人眼因为退化导致玻璃体萎缩,过程中就会产生玻璃体周边对于视网膜的拉扯,拉扯出红血球、神经胶细胞,或是玻璃体聚合成不透明的纤维,这些物体在光线通过时会在视网膜上投射产生影子。

洪嘉鸿表示,以眼科医学的角度来看,要把飞蚊症当成是一个警讯。因为它提醒了玻璃体已经或正在萎缩,玻璃体萎缩会带来对视网膜的拉扯,如看到闪光现象,代表视网膜正在被拉扯,由于视网膜极其脆弱,容易因拉扯造成裂孔,若不理会则可能产生视网膜剥离,往往需要手术处理。

他指出,如果只是单纯玻璃体退化造成的飞蚊症,没有其他视网膜的疾病,大部分的飞蚊症都会慢慢改善,也会渐渐习惯飞蚊症的存在。对于飞蚊症的警讯要掌握3大重点,包括视力下降、数量变多、型态改变。

洪嘉鸿提醒,如果已知有飞蚊症,又出现视力模糊、形状改变或数量变多,便应该立即就医;即使形状与数量都没有改变,仍建议至少1年做1次视网膜检查,若已经产生其他视网膜问题,如视网膜裂孔、剥离或是出血,便得针对问题治疗。

成大眼科医师洪嘉鸿表示,飞蚊症手术皆有副作用,除非严重或必要,否则不建议病患轻易动手术。(记者吴敏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