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又一次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使得城镇化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巧合的是,两次提出城镇化问题都和国际金融危机有关,上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而这一次是全球金融危机。作为长期从事城镇化政策研究的团队,我们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对于各级政府、企业家、学者和媒体人来说,如何去理解城镇化问题,就涉及将来可能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以及相关政策如何落实。因此,我们决定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以“城镇化与社会变革”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丛书之所以以改革为主题,就是要清楚地表明,未来推进城镇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制度障碍,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除传统体制对城乡和城镇间要素流动的约束和限制,城镇化带动内需增长的潜力才能得到真正释放。
中国城镇化年度报告,2014年是开篇之作。如何撰写,我们面临两个选择:对三十年的城镇化进程进行总体评价,亦或针对2014年有关城镇化的重大事件进行专项点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是面面俱到的描述,还是重点思路的清理?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写法角度也各不相同。我们基本的想法是,年度报告一年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紧密联系当年的城镇化工作重点,但不是年度政策文件和事件叙述的累积;重点在于创新,对已经明确的政策不再重复解读;着重深度和规律性研究,并在分析和判断未来趋势的前提下,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意见,使研究报告更接地气。
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在一个国家内最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进程。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比欧盟总人口还要多2.2亿。自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转移人口达2000多万。如果未来我国经济每年保持在6-8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城镇化增长可维持在一个百分点左右,每年约有16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和就业。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达到60%,城镇总人口将超过8亿人。
2011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达到51.27%。自是年起,中国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未来城镇化的空间形态、发展重点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规划,构成了“都市圈与中小城市发展”课题的时代背景。
城市中国网城市会客厅是我们创作本书的重要载体。这个栏目自2011年开办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共举办22期访谈活动,本书将前八期访谈作为编撰基础。编入本书的文稿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城市会客厅访谈的录音整理稿;访谈嘉宾已发表的学术文章;媒体对访谈中涉及城市及事件的评论;会客厅外其他学者对访谈提到类似事件的观点。
收缩城市概念是来自于欧美国家的城市研究,是以城市居住人口是否减少作为评价标准,居住人口减少的城市称之为收缩城市。中国是否有大量城市因人口流失而收缩?收缩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如何看待城市收缩,是需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
沈迟、周静:谈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五要五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0年5月29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831号),《通知》明确了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总体要求、项目任务以及工作保障,整体而言,可以用以下“五要五不要”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