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
台海网5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龙山 郭冰德 文/图)昨日,家住泉州市鲤城区西街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凌文彬向导报记者传来好消息称,其历时近7年编制的竹编“花木兰”的头部已接近完工,并在不久前的一次艺术作品展中斩获银奖。 泉州竹编有五千年的历史,发源自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唐宋时期。1954年,泉州现代著名画家李硕卿大师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结合台湾、日本的竹编技艺,创立了“改良竹编”这门新工艺,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命名为“泉州改良竹编”
日前,通锦桥路社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体验活动,社区居民积极参加,活动室里座无虚席。 老师首先讲解了传统竹编工艺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尤其是瓷胎竹编,工艺十分考究,使用的竹材是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产无节瓷竹,十几道工序全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丝,编织成的作品非常精致。 在了解了瓷胎竹编以后,老师为每个人分发了材料,并且演示了竹编的技艺和手法
后山小调∕竹编器具 您见过几种? 四、五十年前,日常生活常见的竹编器具,现在您见过几种? 日前在花莲玉里中山路一家小吃店用餐,店家是越南嫁到台湾的姑娘,她包的韭菜水饺味道极佳,至今难忘其味。 那位越南籍**,经营的小吃摊不仅有越南口味,也学会了北方水饺,更令人难忘的是,店家搜集了迷你竹编器具,挂在墙壁上,这些都是台湾早年生活的用品,再三凝视,勾起不少往昔记忆。 这十二种竹编器具,有两种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其他都是耳熟能详,不过,几乎所有的生活竹编器具,都已经走入历史,至今难觅
台海网5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龙山 郭冰德 文/图)昨日,家住泉州市鲤城区西街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凌文彬向导报记者传来好消息称,其历时近7年编制的竹编“花木兰”的头部已接近完工,并在不久前的一次艺术作品展中斩获银奖。 泉州竹编有五千年的历史,发源自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唐宋时期。1954年,泉州现代著名画家李硕卿大师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结合台湾、日本的竹编技艺,创立了“改良竹编”这门新工艺,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命名为“泉州改良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