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4月12日三读通过“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修正案,这是该条例通过10年以来首度大幅翻修。除了明订2025年的再生能源推广目标从10GW(1000万瓩)提高至27GW(2700万瓩),而且用电大户必须用一定比率的绿电,以契约容量大于800kW(瓩)计算,估计将影响约5400家企业。
经济部对于用电大户尚未明确定义,若根据台电资料,不分工商业别,800kW以上的用电户约5400家。经济部能源局组长陈崇宪透露,确实也讨论到契约容量逾1000kW以上,不同契约容量影响的产业数量有差异,契约容量订得越小,受影响范围就越广,正与外界沟通中。
至于绿电自产比率,先前传出8%到10%,目前仍在讨论。陈崇宪强调,外界对此常有误解,误以为以用电量做为计算基础,实际是以契约容量估算。他举例,若是和台电签订契约容量800kW的用户,必须自产10%绿电,要装设的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装置量容量就是80kW,像常见的太阳能板设备,80kW的费用约在500万元以内,金额不高。
不过,对于超级用电大户,例如台积电等大厂。台电推估,光是台积电3奈米厂要签的契约容量,恐怕几10万瓩跑不掉。
陈崇宪也表示,各县市的用电大户型态不同,像台北市的百货公司,顶楼可能就没有空间设置太阳能板,因此能源局还在整理对各产业的影响。他指出,最晚会在9月前拍板,确认用电大户的定义与必须使用绿电比率,11月正式上路实施。
另外,“再生能源条例”修正案提供4大管道给业者选择,除了设置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外,还有设储能设备、购买绿电及凭证、缴纳代金等。不过,陈崇宪认为,缴纳代金对绿能发展并无助益,主要还是希望大户使用绿电。
若依进一步以契约容量800kW分析,知名企业台积电、联电、日月光及耗能的中钢、中龙、中油等均在榜内;此外,市区的商业大楼、百货、量贩商场也无一幸免。台电统计,全台800kW以上用户约5400户。
“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又能自发自用省电费,我们也希望可以在屋顶装设太阳能板。”国内龙头量贩业者提到,并非不想装设太阳能设备,而是北部地区的卖场几乎都不是自有地,想要在加装,不是那么容易,目前都还在和屋主洽谈阶段。
业者提到,一直都有在关注法条进度,但碍于手上无地,几乎所有量贩业者都会遇上同样问题;若没空间设置,可能退而求其次,配合购买绿电凭证因应。
商总理事长赖正镒认为,政府提倡使用绿电,却要企业先带头买单,不太合理。若不会增加企业成本,相信大家都举手欢迎;不过,从目前的配套方向来看,企业花钱设相关再生能源设备,会让成本增加,况且缴代金也无助于绿能发展。
工总秘书长蔡练生则持不同看法,他表示,使用绿电是国际趋势,包括要降温室气体、国际贸易追踪碳足迹等,政府透过法令提醒企业要跟上全球脚步是立意良善,但后续配套必须完备。
蔡练生认为,大户不可能全部都自装设备,购买绿电凭证才是未来主流。但绿电成本比一般电价高很多,政府应想办法让绿电成本降价,才会激励更多人投入绿电市场。
蔡练生指出,台湾的绿能正在发展,是否有足够的绿电可供应要全面盘点,若供应量不够,导致业者买不到绿电,因此受罚就不合理。他建议,自产或使用绿电的比率应逐年提升,采渐进方式让企业适应,政府也有倡议绿能,创造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