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
在怀孕的过程当中大部分人会呈现血压升高的变化特点,尤其是在孕期后面,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孕妇不用紧张。如果孕妇低血压,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就会影响细胞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排不出来,这样的情况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如果血压在孕期过程中偏低,有可能是在孕前血压就是偏低的状态,如果孕妇平时没有低血压的表现,身体相对健康,血压偏低一般对身体没有影响,也不需要特别在意,因为并没有直接能够升高血压的药物
为什么自己测量的血压总感觉不准?专家说:这10条做到没? 测量血压是判断有没有高血压的基础;只有准确测量才能准确判断自己有没有高血压! 测量血压更是高血压人一辈子的事情,因为高血压必须终生管理,只有管好自己的血压,才能预防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是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必须准确测量血压! 有人说测量血压不就买个好的血压计一绑,看看数字不就完事了?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一个准确的合格的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基础,但并不是买一个贵一点的血压计,绑在胳膊上,按一下按键,看看数字就完事了! 测量血压,尤其要准确的测量血压,必须做到以下10点: 1、测量前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也就是我们测量血压前,先休息一会,5-10分钟,不能拿着血压计马上测量,尤其不建议在憋尿、饮酒后、运动后、激动后,等等情况下测量血压,这种情况下测量的血压不准确,且前臂与心脏同一水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服药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较高,人的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较平时降低,在服药的剂量上应适当减少(调整降压药物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其次,夏季出汗较多,电解质容易丢失,如使用利尿剂降压,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1.近日网络谣传以吴氏计算血压公式,即正常血压收缩压为年龄加上82 mmHg (男性)-80 mmHg(女性),认为收缩压超过140 mmHg无需就医。另网站也表示美国医学会杂志,血压指标委员会经过五年研究后认为,美国民众60岁以上人士的高血压指标拟改为高于150/90mmHg,收缩压在140至150mmHg无需服药治疗等讯息。 2. 经询台大教授表示该资料系2004年网络资料,引用之吴氏计算法查无研究实证基础,考量其推展性有限,故不建议民众采行
有人问华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需要控制在一天中24小时都要达标么?如果活动时超标了怎么办?华子说,人的血压有自然节律性,正常的血压会有“两峰一谷”的现象,控制血压的目标,就是要把血压的峰值降至正常。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血压峰值降至正常,那么全天24小时的血压都应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人的血压在每天的上午6~8点,以及下午的15~17点,会有两个血压高峰,在午夜24点至凌晨2点左右又会降至最低
本计算器可做为诊断小儿及青少年高血压的参考 该计算器使用美国心脏协会及美国国家高血压协调委员会推荐的标准是建立在全国性大型数据库规范的以性别、年龄、身高为基础的血压水平上的。 但同我国定义小儿及青少年高血压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正常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90th的基于性别和年龄的百分位数
冬季来临,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现血压相对以往有所升高,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用药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刘丰(在线咨询)主任医师此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对高血压患者冬季用药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为什么冬季血压比夏季高? 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血管会“热胀冷缩”,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且寒冷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更明显,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波动明显。血压波动性增大带来的最主要的危险就是并发症发病增多,尤其是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存在血压高的状况,所以是需要降血压的,虽然说现在降血压的方法是非常多,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不能够正确用药和科学治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错误的降血压的方法。 错误的降血压方法一:我们不难受不服药,没有症状就是不吃药,等到血压正常了就停止吃药,这也是很多降血压人群的常见误区了,很多的病人甚至是把降压药当做是止疼药、止咳药这样的“对症药”,出现头晕、头痛才会吃药,这种做法很危险,也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错误的降血压方法二:凭感觉吃药是很多人都存在的误区,头痛头晕了就开始吃要,没有感觉就是不吃要,而且也是不测血压,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我们感觉的症状轻重有时候和血压的高低程度是不一样的,有效病人血压很高,却是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