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虹:这次的评审组合十分有趣,这次比赛,担任来自非建筑领域的评审,我设定自己要带入文学的视野,同时也要带入性别的视野。
年轻一代,套一句今日参赛者所谓的“千禧年的原住民们”,其实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只出现在今天,在平常教书的场合也会遇到。以一种习惯的讲法,就是所谓“文字思维”与“影像思维”。我们会说今日的年轻人是“影像思维”。但事实上我认为他们的表述多数仍是“文字思维”,却很少能够使用“影像思维”,时常看到的是影像“蒙太奇”,蒙太奇起先只是剪辑的意思,可是我所谓的影像“蒙太奇”是那种蒙蒙的、那种奇奇怪怪,然后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影像这个媒介本身是一个充满太多意义点的东西。影像的空间性会让一种叙事的时间性散掉。而评论在某种意义上面,它必须是一个文字的空间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说故事”。在今天参赛的八组中,许多在文字与影像之间,影像带着文字走,使得文字抓不到焦点。这可能是当代年轻世代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没有问题意识,没办法从问题意识里去开展,所以到后来就像是一个比较拼贴式的。
目前的建筑论述里头,其实不太具有性别敏感度。众人好像认为一旦谈到性别,就是女性主义那一套,好像是很制式、很僵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