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有一首儿歌,里头的歌词最近被一些出版社擅自改了,从“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原因是物价上涨要与时俱进,结果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人认为是要符合现代生活环境,更多人认为是不尊重著作权与那份初心。

这首“一分钱”的儿歌歌词是这样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员警叔叔手里边……”,结果里头的一分钱被改为一元钱。连带歌名也变成了“一元钱”。

“一分钱”这首歌是半个多世纪前由大陆“儿歌大王”潘振声创作,意在告诉孩子一个朴素的道理: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哪怕是小小的一分钱,也绝不能据为己有。

歌词最近被改成一元钱后引起很多网友的议论,有网友说:一分钱差不多已退出现实生活,一元钱是如今孩子们能见到的最小面额的现金,改动一下无伤大雅。

支持者认为,在这首歌的创作年代,“一分钱”是儿童经常接触的金钱概念,买东西常会用到,口袋里的零用钱可能就是“一分钱”。但在今天,分币已在日常生活中彻底退出,甚至人们现在连一毛钱都很少用到。如果儿歌继续用“一分钱”歌词,音乐老师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解释“一分钱”的概念。将孩子们没有概念的“一分钱”改成他们熟悉的“一元钱”,有助于今天的孩子对这首儿歌的理解,其精神内涵并没有改变。

但也有人认为,随意改动经典,有可能产生误导,让孩子们觉得善行与钱的多少相关。

作者女儿:改成这样 不觉得拗口吗?

北京晚报访问作者潘振声的女儿表示:“爸爸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捡到钱要交给员警叔叔,跟物价飞涨没有什么关系。尽管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改成这样,唱起来不觉得拗口吗?”

她的说法引起很多网友认同。网友说,这种改写并未征得已逝原创者家人的同意,还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懵懂的孩子也许就会认为,“一元钱”是原创。

网友说,现在的孩子的确很难再捡到一分钱。在物价大幅上涨,一元钱是一分钱的一百倍,可是,原创歌曲中一分钱的含金量,真的变了吗?改了的话意思也肤浅了,童年也毁了,关键是过于牵强。

“一分钱”的取与舍,正是启蒙教育的必备内容,正是把对社会公德心的培养落实到了最细微处,是对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的一种亲切的熏陶,根本与钱的数额无关。

还有网友表示,草率地改动经典,暴露出教育机构、一些出版机构在是非取舍、法律意识和历史修养上的无知;老儿歌“涨价”,恰巧暴露新时代儿歌作品的短缺。只有老儿歌传唱不衰,新儿歌佳作不断,才能让更多孩子享受寓教于乐带来的最大收益。

台史博儿童节免票 听“两只老虎”变“一只小黄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