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LCD)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平板、电视等。随着LCD的使用量急遽成长,其废弃量亦与日俱增。以现行处理模式虽可将废弃LCD拆解后依材料别进行回收,但对于废液晶面板却只能以掩埋方式处理。我国每年产出约8000吨的废液晶面板,包含市售报废品(~10%)与制程不良品(~90%)两大类,若未能妥善处理将造成环境沉重的负担。

液晶在液晶面板中的占比虽然仅0.1%,但其结构稳定、不易降解,且对环境具危害风险,因此环保署将废液晶面板列为D类事业废弃物,导致面板玻璃无法再利用。此外,仅能仰赖进口的液晶单价颇高,故基于环保与经济考量,废液晶面板应以再利用模式处理。

工研院深入剖析液晶面板的结构与各材料特性,开发一项全新零废弃之吨级“废液晶面板再利用处理系统”,设计出分离、萃取、纯化、萃洗、浓缩和改质等6道程序,以低污染、低操作成本及高效能之模式依序将液晶、铟及玻璃自废液晶面板中取出、纯化后进行再利用。

透过全球首创的奈米改质技术,将面板玻璃转化为对重金属具高吸附效能之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搭配吨级模组化吸附系统设计,可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吸附处理。

液晶循环使用,面板厂每年减少数亿元材料成本。

以再利用取代掩埋,每年可减少亿元面板掩埋费。

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每年可减少逾千万之水处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