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的研究工作,国 外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初期研究主要服务于矿产开发,为保证矿区的稳定和为地表建筑留出足够的安全矿柱。后期发展为如何对不稳定的采空区进行治理,以便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国第—条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 1993年开始于山西省太旧高速公路, 设计和部分施工由我公司完成。公司结合该项目, 对采空区的勘察 、设计和施工 , 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并于2000年出版了《高等级公路下伏空洞勘探、危害程度评价及处治研究报告集》,该项研究荣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国公路采空区治理领域研究的空白。公司于2005年, 编写了《高速公路采空区(空洞)勘察设计与施工冶理手册》,该手册在我国的公 路采空区工程实践中,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工民建等建设领域。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针对不同采空区的治理技术已经基本完善。自2009年起, 受交通部委托,我公司和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联合编制《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D31--03-2011) 该细则于2011年7月1日出版, 对我国的公路采空区治理技术应用和发展, 起到积极的规范指导作用。

1、 《高等级公路下伏空洞勘探、危害程度评价及处治研究报告集》(山西省)

9、 《高瓦斯多层采空区公路隧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