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光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指标。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它直接限制被分析测试样品浓度的上限。当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杂散光一定时 被分析的试样浓度越大 其分析误差就越大。astm 认为: “杂散光可能是光谱测量中主要误差的来源。尤其对高浓度的分析测试时 杂散光更加重要”。有文献报道 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分析中 若仪器有1%的杂散光 则对2. 0a 的样品测试时 会引起2%的分析误差时 说明仪器中有这种杂散光存在。但必须注意 当仪器存在零点误差时 有可能造成混淆。如果在不透明的样品上涂上白色 则可增加样品本身反射和散射的效果 可以提高测量灵敏度。第二种形式是指测试波长以外的、偏离正常光路而到达光电转换器的光线。它通常是由光学系统的某些缺陷所引起的。如光学元件的表面被擦伤、仪器的光学系统设计不好、机械零部件加工不良 使光路位置错移等。

杂散光对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影响是随着吸光度值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吸光度值越大 对误差的影响也越大。

产生杂散光的原因很多 其主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9 个方面:

② 光学元件被损伤 或光学元件产生的其他缺陷( 如光栅、透镜、反射镜、棱镜材料中的气泡等)。

③ 准直系统内部或有关隔板边缘的反射。

以上9 个方面中 光栅是杂散光的主要来源。它产生的杂散光占总杂散光的80%以上。

24小时咨询热线:189182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