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屋介绍之下睇了几集《全民造星》,这节目实在很好,不在表演或追梦的经历,而是有机会看到“我们以外”的世界面貌。
这几年一直从事与土地或社会议题相关工作,一路相识的朋友与遇到的事物都十分相似,然后最近发现对生活圈子与社会议题以外的人与事,例如流行的乐队、时下年轻人使用的语言、表演/表达自己的方式都无从了解。
这也是平时外间社会批评我们无法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对于“普通人”的远离与失语的原因。例如针对桥底cyberpunk活动的评论,与大众观点的的差异颇大,也难免被批评为道德战队。即使始终认为,设计中心只重视自己专业与娱乐,无视了背负公权力的社区介入与公权力赋予自己的便利,对社区带来的破坏。
离题了,但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与“一般人”之间确实有一定差异,这是要不断提醒。
有位不认为自己是artist的朋友(他自己知是谁),早几年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反思:自己对世界的想法,是不需要通过刻意塑造一件work去表达,但当你写一篇直白宣言表态时,其实这件事情不需要一个“艺术家”的身份。
原来在我们以外的世界,有这样一班人如此思考、如此生活;而这些人可能才是社会真实的面貌。我们要真正了解对方,似乎很难。
然而在生活相遇的人,或我认为充满魅力、光茫四射的人,都是在日常的工作或自身领域实践中流露,而他们都已经用自己最喜欢和自在的方式生活。
在自己觉得舒适的圈子里生活,其实不错,也不一定要跳出舒适圈挑战什么突破什么,最重要还是做好自己喜欢或声称想努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