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虽然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第二集,但只是原班人马,故事是新的,没看过第一集也是没关系的。(我自己没看过,所以只能就第二集论第二集了)
简单概要来说,《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有着观众会幻想的浪漫爱情,但这个幢景却是放在很多的现实生活当中,片子中不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而是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生活中起伏,某种层面上,虚幻的对方是自己的一个出口,或是一个寄托。我不觉得它单单是部爱情片,或许可说是部以爱情为主的人生片吧~。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片子有点长,但因为它说的东西很多,所以并不会觉得闷,完全没闷到。汤唯的部分是个一直与赌博以及债务无法切断关系的女孩,生活是一团糟,感情也好不到哪去,都遇到建立在某种利益上的恋情而最后伤心收场。男方吴秀波是在美国的房地产经纪人,看似生活过得不错但却是很现实的不相信感情只以利益为考量。两个人或许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型吧?
但电影用一种笔友的概念让他们在一个看不见彼此的情况下相遇,两个人或许也都需要一个“看不见的朋友”,虽然不了解对方,对方也不了解自己,但什么都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对对方做了想像(电影中也有视觉呈现出来,女方把男方想成教授,男方把女方想成短发女孩;这点很好玩,如果有交过笔友或网友的朋友应该也能体会,自己对于对方总会有个和现实差蛮大的想像~),可能刚开始这通信只是一个让他们暂时逃离自己人生的一个方式吧?
所以电影的主力都是在两边交错说明他们在人生中所面对到的问题,中间穿插着他们需要“逃离”时写信给对方的口白。女方要面对的是欠债且甚至影响到了算是唯一亲人人,却又一直只能用赌来想办法翻本,似乎是个无底洞的生活…。男方则是遇到了一对老夫老妻客户,虽然难搞但却在和他们的互动当中,有了家人的感情,让他想做生意的念头受到良心考验。
这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蛮特别的地方,这个爱情故事并没有两个人真正的互动,或是在对方的生活当中做什么,或许笔友式的爱情故事,总是多了一点想像,会让人有过度美化的感觉?可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却不会让我这样想,或许这就是编导薛晓路的功力了。
一方面是通信的内容,并不是在谈情说爱,一开始甚至有点在吵嘴,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反而成为对方一个改变的动力。对女方来说,男方的说教似乎成了她想要变好,不想再因为那一念的错误让生活更乱。对男方来说,女方有着一种虽然有点蠢却又让人佩服的勇气,她不怕受伤,愿意去体验,只因为不想错过可能的好(即使不幸下场都是受伤)。
二方面,书信的内容又很适时的在他们两人的生活片段中穿插,即使国际信件可能要一两个星期甚至更久些才会收到一封,不像EMAIL或LINE之类那么即时,可是也是这样漫长的等待,不会让你只发出一句垃圾。会期待,然后慎重的思考再回信。而导演的手法会让我们能够感觉得这些信件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使人不在对方的生活当中,却很巧妙地将他们融入了对方的生活。
也因此,即使交笔友可能是我们以前小时候才会做的事,但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这样的爱情并没有沦为很廉价幼稚或一厢情愿,反而成为成年人面对现实残酷之后难得能找到的一种单纯陪伴与友谊。
和一般的商业爱情片很不同,又不会变成难懂难连结的曲高和寡式闷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让我掉了好几次眼泪,不见得是男女主角间的关系催出来的,也有些是他们生活中的其他人事物造成的。
很有意思的一部片子,喜欢看爱情片,不排斥浪漫的幻想,同时也能看一些和现实人生相关的议题的话,《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很特别且值得一看的选择。
P.S. 让我觉得有点可惜的是,我的中文素养不够,很多诗词古文早就忘了,但片中几个角色都蛮会引经据典的,当下会有点难体会他们在说什么,不过看得懂英文的朋友可以看英文字幕(字幕是中英都有的),英文会是白话,虽然少了文学美,但可以马上抓到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