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代码是es6语法关于模块导入的,当我们使用webpack打包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这个打包过程是将整个模块打包进来还是我要用的即引入的部分打包进来呢?

在webpack1的时候,这个打包过程是将整个模块打包进来,不管你这个文件使用了模块多少的代码。显然,这是不合理的,理想情况,我们更愿意见到使用的部分打包进来,其余部分最好给我们清理掉,打包一堆没用的东西进来,占用了bundle的体积。据说最开始,rollup.js(前端打包工具,跟webpack是同类型产品),实现了这个功能,并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词,叫tree-shaking。webpack2开始,也加入了这个功能。

那么webpack的tree-shaking要如何开启呢?

以上是网上说的比较多的,但是本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在配置babelrc(指所有配置babel的配置,其他可配置babel的地方如webpack配置babel-loader的options,还有package.json)时虽然可以归并到第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容易被忽略。

这个细节就是,配置presets时,一定要将modules设置为false,这个如果没设置,就没卵用,作者亲身体会。现在看看,这个设置理所当然,因为即使你使用了es6的语法来处理模块,在没设置这个参数时,默认是true,也就是默认将es6等的语法转换成common.js。

下面用实验代码来证实一下吧。(本次使用webpack3)

打包得到的文件index.bundle.js代码,注意,此时打包的文件里面是可以查到有关b函数的定义的,并没有shaking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