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事求真”是不少传媒工作者的口号,我个人是十分认同的。我们不时会在互联网寻求答案,不一定是因为有求真精神,只因在互联网寻找资讯实在太容易,也因此,大家可能认为什么事都必然找到原因,其实不然,起码在医学上不是,就算伤风感冒也不一定找到原因。

最常见的例子是,当孩子发高烧或持续高温不退,父母会在医生的建议下入院检查或治疗。如果医生怀疑是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安排抽血(包括细菌培植)和鼻液快速测试。如果有腹泻现象,可能还加上粪便测试和培植。当大家期待任何阳性的结果时,最极端的例子是3个不同样本(血液、鼻液和粪便)都呈阴性结果。为什么呢?不少人直觉上认为是样本或测试上出了什么错,事实并非如此。

当然,任何人为意外因素都可以出现,但是由于测试的灵敏度高,人为错误的负面影响很低。更重要的是,阴性的结果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1.病菌的数目不多(一般是病情不太严重的个案);2.病菌非最常用的品种,常用的测试/培植方法不能察觉;3.太迟抽取化验样本,令病菌量大减;4.该病征并非由任何病菌直接引起;5.化验室未有与医生沟通清楚,以致在理解清楚样本的测试重点(目标放错了)。

所以,当父母听到医生说找不着致病的病菌,不需要反应过大,因为这是很常见的。对于较轻微的感冒病症,找不到原因也是很常见的。相反,更重要的是:1.排除严重的病菌感染;2.找出/排除可以用特效药去治疗的病症(例如流行性感冒)。若能达到以上目的,某程度上已经解决该次入院的原因。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再发生,父母可以尝试在病发初期就去求医,以便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早一点抽取样本,以协助诊断。不过,对于相对有经验的医生,真的不需要每次生病都要做化验。医疗的可爱之处就是以人为本,不要只跟着报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