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聚落昔日居民称为“芹囝”,由海面遥望陆地村落好似镶嵌于“芹囝”后方的山壁,故称“芹壁”。芹壁聚落早年因渔业丰沛造就村落富裕,渔业萧条后,人口严重外流,连江县政府于民国89年开始补助传统闽东式古厝整修,进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闲置空间再利用”,以公办民营方式,委由民间业者,利用古厝经营民宿及餐厅,成为近年来外岛旅游热门景点。

(1)芹壁聚落整体纹理清晰可见,建筑与地形密切配合。

(2)木石结合的闽东传统建筑,在我国之文化资产中独树一格。

芹壁村同马祖其它地区一般,亦是澳口集村形式。在传统的芹壁聚落中,生活方式以渔业为主,自足式农耕为辅,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传统聚落。芹壁渔业与早年丰沛的渔业资源使得辛勤工作的渔户累下傲人的财富。由芹壁村的聚落建筑材料与工法便可清楚的比较出芹壁在早年是马祖地区建筑工艺最为纯熟且精美的区域之一。

文字内容载自“109-110年连江县文化资产数位整合计划”,由游桂香委员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