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酒度,或称酒精强度,通常是指在20度C时酒中的酒精(乙醇)的百分含量。金门高粱酒的酒度表示系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表示法,用体积百分数或质量百分数表示,即写成体积分数为58%。但因酒精在20度C时的密度约为0.7893,故酒精的体积百分数约为质量百分数的1.267倍,如上述的体积百分数为58%的58度酒,换算成质量分数时仅约为48%。
台湾常见喝酒、劝酒文化,美国史丹佛大学先前发表的跨国研究显示,台湾酒精不耐症的比率高居世界第一,达48%,远超过韩国的28%。国健署表示,国人普遍天生缺乏酒精代谢酵素,若饮酒过量,将提高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的罹患风险。
国人普遍天生缺乏酒精代谢酵素,一喝酒就脸红,出现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头痛、恶心等症状。(林周义摄)
该研究由史丹佛大学发表,对比了亚洲、南非等世界各国的资料。研究发现,酒精不耐症常见于亚洲地区,台湾的盛行率高达48%。国健署烟害防制组组长罗素英表示,酒精不耐症的原因在于基因中缺乏“乙醛去氢酶”,无法顺利代谢酒精,进而产生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头痛、恶心等症状。
罗素英表示,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口腔黏膜、食道、胃,再透过肝脏代谢。缺乏代谢酵素的民众若饮酒过量,对健康的危害更甚,将提高相关部位的罹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前的资料亦显示,少量饮酒者,罹癌的几率为不喝酒者的1.26倍,过量饮酒则高达5.13倍。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暴饮”的定义,过去一个月只要一次喝酒量逾60克纯酒精,都算“暴饮”,相当于为4-5罐啤酒、1.3瓶浓度保力达B╱维士比、0.8瓶红酒、0.6瓶米酒、165毫升威士忌及130毫升的58度高粱。
台湾每年约有4500人死于酒害,平均每天就有11人死亡,另有超过4万人因饮酒而生病,整体医疗资源损失约35亿元,经济损失逼近549亿元。国健署提醒民众误被喝酒文化勒索,聚餐时落实“酒逐饭饱三妙招”,酒品限量供应、上菜先上蔬果、酒后不开车,让聚餐吃好、吃巧、吃健康。(饮酒过量有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