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化局局长吴卫鸣表示,文化局与民政总署都认为,大三巴牌坊前耶稣会广场是个庄严的地方,“少女与狗”塑像放在那里未必适合。他说,为纪念传教士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政府与耶稣会经过沟通,决定在大三巴附近竖立利玛窦铜像。

对于大三巴牌坊前耶稣会广场上的“少女与狗”铜像前天被悄悄地移走,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昨天在回应记者的问题时表示,耶稣会广场是个庄严的地方,不久前政府在那里安装了一块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铜牌,让游客知道。他说,今年是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与澳门关系密切的传教士,政府与耶稣会经过很好的沟通,决定会在大三巴附近竖立利玛窦的铜像。

他认为,耶稣会广场那么庄严,重要的宗教圣人又在附近,因此“少女与狗”铜像未必适合摆在那里。他说,考虑到那个地方的庄严性,民政总署和文化局都认为“少女与狗”在那个位置不适合。至于“少女与狗”会安放在什么地方,他表示现在未有决定,下一步再考虑。

吴卫鸣表示,耶稣会广场有两组铜像都属中葡友谊纪念物,其中莲花与男女的一组塑像明显地表现中葡友谊,而“女人与狗”是不是,市民会判断。

不过,对于吴卫鸣指民署与文化局都认为耶稣会广场是庄严地方,“少女与狗”不适宜放在那里,民署有不同的说法。

在民署的记者招待会上,民署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则有另一答案,他表示搬走“少女与狗”的原因是到大三巴的游客的数量比以前多,须在座椅上进行整治工程,以扩展多一点空间给市民给游客使用。

而被问及“少女与狗”会不会放回原来的位置,他表示,暂时不考虑放回原来位置,民署与文化局保持紧密联系,他们需要“平衡各方面的情况”。

被记者问及为何只搬走“少女与狗”,而不搬走放置于大三巴另一则的“与女”雕像,罗永德则表示“没有特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