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香港大学遥感和地球科学学者,与北京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综合利用了全球10米地表覆盖分类、人口密度分布、城市边界等多套遥感数据,分析全球1028个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建设城市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和程度模型,发现全球城市绿化地段的规划失衡,发展中城市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及程度,比已发展城市的居民小。

该研究估算了2020年全球不同地域的居民接触绿化地段水平。结果发现发展中城市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和程度,即绿地暴露水平,仅为已发展城市的三分之一,但发展中城市的环境不公平性却是已发展城市的两倍,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尽管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低,但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却不如已发展地区。

港大表示,当中的差异主要与城市的绿地供给数量及其空间配置不同有关。数据又显示绿地暴露水平普遍低于覆盖率,绿地覆盖率未必能有效反映对城市居民的环境公平性,例如新加坡及香港的绿地覆盖率达84%及70%,但绿地暴露水平仅为55%及35%。

港大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助理教授陈斌表示,绿地暴露的不公平会潜在地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的不公平,社会极需改善城市绿化政策。港大建筑学院院长Chris Webster则指,改变需由政府、城市规划师等共同行动,推动绿色地段供求平衡和布局改善,以实现公平包容的城市绿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