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进行,当打喷嚏时,可发现直径约为1毫米的大颗粒液滴,快速降落。
但是透过高感光度相机观察,会出现闪闪发光的颗粒,尺寸为1/100毫米,小于10微米的小颗粒。您会看到它不断漂移,因为它又小又轻,这是“微浮粒子”的真实身份。
实验中,另外安排一个密闭空间,其中一人咳嗽,再观察飞沫状态。
绿色、黄色为大颗粒飞沫粒子,红色则为非常微小的悬浮微粒。大颗粒粒子一般在1分钟之内,基本会坠落。
但于实验中,会发现“细小悬浮飞沫粒子会停滞在空气中,继续飘移至少约20分钟”。
日本感染病学会 馆田一博 理事长 特别提到:
“打开2面窗户”并替换房间的空气、制造空气流动,被认为是有效的。由于“飞沫悬浮微粒”又小又轻,因此可以通过产生空气流将其排出。
“重要的是要打开两个地方并产生风。我认为每小时进行一次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日本传染会学会 馆田一博 理事长)
从日本飞沫实验中,显示打喷嚏这种小范围的小颗粒分子传染的途径和状况,以及借此传染的可能性与风险,可发现“戴口罩确实很重要”!
面对“新冠状肺炎”的影响,目前指出:接触传染和飞沫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因此,降低传染的可能性,应该尽可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且尽可能减少多人群聚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