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名为《特别的朗诵技巧》的短片近日在网上疯传。片段男主角梁逸峰于2010年参加校际朗诵比赛后,获邀分享心得,包括为配合诗句的内容而装出四处张望的表情等,该片段近日被网民“翻旧账”,取笑他表情夸张做作,又改图配上粗俗字句在网上欺凌。有曾教授朗诵的教师指出,逸峰对两首作品的处理不错,很投入作品意境,片段中的表现在朗诵领域中是正常的表现。
现时就读于屯门天主教中学中六的梁逸峰,多次参加朗诵比赛,几乎每次都取得冠军,表现备受肯定及赞赏。于2010年,当时中三级的逸峰获港台邀请于《第61届香港学校朗诵节——优胜者表演》节目中,表演朗读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及分享心得,“我有特别的朗诵技巧,例如在诗的初段,我会装作四处看风景”,他续称,诗句是讲述孟浩然正在等候朋友,故到诗的末段仍需四处张望。
逸峰分享心得的片段近日于多个社交网站及讨论区疯传,网民取笑他表情夸张做作,甚至人身攻击指他说话时喷口水,又改图配上粗俗字句。不过,风采中学中文科主任陈玉燕指出,朗诵本身是利用声音、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等建构诗词篇章中的画面,以帮助受众感受作者希望带出的情感及思想,而逸峰在过去6届比赛中五度获冠军,足以证明他的表现已获专业肯定。
曾教授朗诵的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分析,朗诵除需表演者投入在作品意境中,观众亦需学习如何投入其中,“当时下的青年少涉猎古典诗词或古典艺术作品时,他们会不明白并容易出现嘲弄及取笑的情况”。叶建源忆述,曾有一名获奖学生于同学面前表演,却惹来嘲笑,“有时别人认为是夸张的表达,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演方式”。
中大专业进修学院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部总监崔日雄分析,网上发表意见可以隐藏身份,加上改图程式很普遍,近年社交网站出现“分享文化”,“网民觉得有什么抵死、好笑,甚至想闹人,都会在网上跟人分享,其他人一click(按键)即share(分享)”,更容易扩散。崔表示,幸好逸峰年纪不算小,事件对他的困扰应较短暂,但他的家人、老师及朋友应给予他多点支持,肯定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