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再现宜兰双连埤的美好风景,荒野保护协会在双连埤进行栖地营造、水生植物复育、移除外来种等工作,并举办栖地工作假期与环境教育活动。同时也把视角扩展到了周围的农田,以契作的方式与在地长辈、返乡青农合作,陪伴农友转型友善耕作,让环境更健康。现在就让我们来到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双连埤,让荒野保护协会栖地守护部研究调查组组长黄闳义、青农蔡维哲告诉您荒野在这里推展友善契作的故事。
纬创人文基金会与未来亲子学习平台、小天下共同合作,出版《童年的那个埤塘》生态绘本,将宜兰双连埤近20年来的守护经验,以生动活泼的图文方式带给孩子,也希望保育行动持续进行,有朝一日,双连埤能重新绽放她的美丽。
双连埤生态教室推出栖地复育、原生物种复育、友善农耕等三种工作假期,属于栖地复育中的梯度复育工作成功令人惊喜,以往十多年消失在双连埤的水生植物小规模重现,连带蜻蜓也回来了。双连埤生态教室还发现了有动物的脚印与排遗,安装自动相机一照,原来是生态金字塔中更高阶的穿山甲、麝香猫、食蟹獴等动物也回到了双连埤。
位于宜兰县员山乡的双连埤是上帝送给台湾的“水草天堂”,曾育有全台1/3的水生植物品种,是许多珍贵物种赖以为生的宝地,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更有目前全台仅存的“浮岛”景观,因此被称为“国宝级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