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婴现象El Nino 环境/环境问题 “圣婴”一词源自于西班牙文El Nino(婴儿之意),又因此现象发生在圣诞节时期,故英文翻译为Christ Child,中文则称圣婴现象。此词为南美秘鲁渔民用以称呼邻近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温及洋流异常变化之现象。在正常气候下,热带太平洋东部之气压场高于西部,此一东西压力差异,导致东太平洋深处之低温海水上升,吸引大批鱼群聚集,造就了秘鲁及邻近诸国渔业及农业的发达。在圣婴现象出现期间,东太平洋之气压场降低,而西太平洋之气压场却增高,导致东太平洋一带产生高温海水,抑制该区深处低温海水上涌,于是鱼群聚集数量减少,使该区域的渔、农业均蒙受相当程度的损失。当圣婴年来临时,一般气候变化概况为:热带东太平洋区海温增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得地表压力降低,降雨增加,发生水灾之机会增高;热带西太平洋区之气候变化则与东太平洋区相反,在印尼、菲律宾、澳洲北部容易造成干旱。圣婴现象约每2~7年发生1次,其周期前后可长达1年半至2年之久。在过去20年来,较显著的圣婴现象共发生了4次,其中以1982~1983年的海温变化最大,导致非常严重的灾害。据估计,西太平洋区之南亚国家和澳洲,在该期间由于干旱及衍生而出的火灾,共造成35亿美元左右的损失,而东太平洋区之美洲国家,受损于水患之财物也有25亿美元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