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论坛报》报导,今年7月中旬起芝加哥市密歇根大道的8个十字路口灯杆上将架设能够收集空气质量、光线强弱、音量、降雨量、风速、人潮等资料的感应器。芝加哥城市数据计算中心负责人、电脑专家Charles Catlett表示,像这样收集海量资料(big data)的感应系统预计将在数年内遍布芝加哥大街小巷。

科学家表示,芝加哥设立永久性数据收集基础建设的作法可说是相当罕见。Catlett表示,这项计划在设计阶段时就已留意隐私权问题:感应系统只会透过路过的移动设备讯号计算人潮、不会去收集装置的数位地址。透过数据的汇整分析,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让芝加哥变成一个更安全、更有效率、更干净的居住城市。

lightreading.com 6月10日报导,谷歌(Google Inc.)软件开发商联络员Don Dodge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所举办的数位高峰会上表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世代的到来意味着电信厂商必须有全新的运作思维。

Dodge说,现有网络在室内办公室环境下运作物联网是行得通的、感应器仅需透过无线网络(WiFi)将资料回传至服务器即可。不过,在农地(衡量降雨量)、垃圾箱等户外没有WiFi的环境下,物联网该如何有效运作?他认为,户外物联网所需要的网络刚好是跟现有移动网络相反,便宜、低带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