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友发了新专辑,唱广东话,不过唱的不是K歌,却是爵士,不知对不对大众口味,但基本上是歌神学友唱的,很多乐迷还是会照单全收。这张叫《Private Corner》的爵士专辑,总让我联想平井坚的《Ken's Bar》系列,卖靓声、卖品味。而在香港够胆用广东话唱爵士的人很少,唱得好听的更少,夏韶声是唱得好的例子,杜丽沙也好听,两位都有特色,鬼鬼哋,但又是唱粤语流行歌出名的。

回顾七十年代,或许那时我们在音乐种类上更包容。Rock可以跟通俗歌词配搭,许冠杰可算做得最好;然后又可以找来小调给像林子祥或杜丽沙这些鬼鬼哋歌手唱;再说阿Lam,他所引入的歌种前卫得很,《成吉思汗》和《亚里巴巴》现在可要放在World Music的那个唱片部门了,还有《阿Lam日记》的Rap,和《这一个夜》的Blues,谁说Canton Pop只有鱼蛋K歌呢?

那是当年Canton Pop的事,现在呢,又真有点不争气。歌词有突破,但曲风就还蛮稳健的。而张学友的《Private Corner》,比起七八十年代的,算是保守了。只要放低音乐分野这些俗念,爵士完全可当情歌听。而张学友唱情歌总是好听的,用这逻辑推下去,这张爵士就是好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