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伊森300字】怎样透过外部环境培养洞见?

(今天是伊森陪伴你的第314天。)

你好,我是伊森。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先跟大家说一件事。如果昨天早上你已经收到了我的300字文稿与音频,你应该会发现,内容形式做了一点调整,变成图文内容的形式。

上面的连结是长篇文章的连结,下方的连结则是每日300字的连结,以及知识音频。

未来如果我有写了长篇文章,就会以这种方式发布,在第一时间将我的第一手内容知识交到你的手上。

如果你觉得我的内容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能够帮我分享给你的朋友,或是邀请他订阅,先跟你说声谢谢。

好了,回到正题:

之前我曾经,在我的,Youtube频道上面,发布过一支影片,标题是:“如何培养自已的洞见”?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支影片,可以点击文稿里面的连结,前往观看。(连结:如何培养自已的洞见)

我在这支影片里面说明了,如果要培养自己的洞见,可以有三种方式:

最近我看了《放空的科学》这本书,作者曼罗迪诺,提出了另外一种有趣的观点。

他提到,如果我们坐在昏暗的房间或是闭上眼睛,可以扩大我们观点。宽阔的环境,甚至是挑高的天花板也同样有效果。低矮的天花板、没有窗户的办公室则会有反效果。

当房间内光线充足的时候,会让人难以忽视周围那些刺激普通想法的物件,而排挤了大脑的想像力。在没有时间压力思考的情况下,也有助于产生洞见。

上面这些步骤,都是透过调整外部环境,来让原创想法或洞见出现的有效方法。

当你想追求洞见的时候,任何干扰都会扼杀洞见,简短的电话交谈、电子邮件、简讯都可能把你的注意力和思绪导向别的地方。

洞见不只可以从内部来提升,也可以透过外部来增加洞见出现的可能性。

不少作者喜欢在凌晨五点左右起床,这是有依据的,凌晨五点,天色还不算太亮,周围也很安静,思绪不会被打扰,这些都有助于写作时,能够思考出一些平时没发现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