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家都谈到EQ,就是所谓的情绪商数,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处理人际的问题,培养出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上能顺利愉快,但是我发现善用EQ方法论的人,表面上似乎任何事都能处理得宜,都能得到亲和,这是正面的,但内心中是否真能如水一般那么至柔、那么清澈自然呢?EQ系列的书籍很多,希望大家在研究EQ时要探究根本,不要拂光掠影,只重表面,我个人认为EQ的根本运用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恕”,唯有将“恕”自然而行,就是EQ的现极致。
儒家强调“恕”道,但也特别要求慎独的功夫,也就是孔夫子所谓的絜矩之道。因此儒家所抱持的人生观是圆融的生命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的具体表现,在慎独上修持功夫是内外一致的。我们从修持到自然,能收放自如,如此表现“恕”道是否比EQ要高明、自然呢?
“恕”在本教廿字教义中是非常重要的修持,我们强调“恕”的精神面,不完全是以己身为出发点,而是容纳自身以外的一切。儒家讲“己所不欲”是由自己订一个标准,简言之,就是把自己标准化了,超出自己标准以外的是否能“恕”呢?我们 宗主在历次光谕或经典中,非常强调“柔”,要我们修持达于至柔至善之境;并告诉我们“道在低不在高”,道如水,能纳巨细百川,水是至柔的,它吸收一切而成大川、湖泊、大海。
各位同道,本教所强调恕的表现,是“无所不恕,无不所恕”,为什么呢?人世间的事物太复杂了,恩怨情仇纠结不清,生生世世受怨、冤、缘缠扰,就是不能真恕。何谓真恕?就是没有标准,没有条件的恕,就是以心为始,如人我之心。今天这个社会,会这么功利、混乱,就是缺乏那一颗“恕”心,心中缺乏真爱。
最近有一个例子是“恕”的最好例证,一件KTV的纵火案,烧死了二十七个人,这个纵火犯最后被判了死刑,他从一开始的不认罪、认罪、到忏悔,然后顿悟,宁静面对枪决,这个过程就是真恕的感化,真爱的接受与包容,主要原因是受难家属中有一位,扬弃了仇恨、报复、伤心,却用慈悲、包容、念力,以“恕”道来渡化这纵火犯真心忏悔,同时也用恕心来化解了三世恩怨冤报,消弭了人世间的以暴制暴、以恶制恶的戾气,净化社会,使黑暗趋而光明,这一位家属的真爱包容,就是本教所强调“恕”的精神。
恕是什么呢?就是如人我之心,如同那位受难家属一样的心,是没有条件、没有标准的,是无上的慈悲、包容与真爱,一般人讲恕,就是原谅、饶恕,其实也对,但是仍然是以“我”为标准,以“我”为上。 宗主教我们不要有人我之见,要把自己看低,要有至善至柔的本性;行德修道不可贡高我慢, 宗主在光谕中曾示:“两让无不通之路,两悔无不释不怨,两恕无不解之结,两化无不消之祸。”,真心行持“恕”道,将会使我们与别人有更宽广的路来消弭三生的结、怨、祸。
如何真心行持呢?可从谦让、悔过(自省)、包容(如人我之心)、真爱(化解一切仇恨而成自然大爱)逐一习惯,自然一气呵成。最后以 开山祖师对恕的注解与同道共勉:恕即如心;待人宽恕,将心比心。恕,仁也;仁者必恕,而后行也;恕己恕人,推及万物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