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马尔谢里・萨利霍夫表示,俄罗斯将石油及石油制品出口从欧洲市场转向亚太地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一系列困难。
萨利霍夫说:“当供应流向发生变化时,由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ESPO)管道的输油能力有限以及自俄欧洲部分港口的运费明显增加,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俄罗斯石油出口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将导致平均交货时间增加一倍,还将增加对油轮的需求。”
萨利霍夫称,今年1-2月,俄罗斯每日出口约500万桶原油,其中对欧洲出口近250万桶。
此外,俄罗斯理论上可以把给欧美市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规模转向供给的主要消费者是中国。萨利霍夫指出:“从质量性能来看,俄罗斯的石油更适合中国的炼油厂,理论上能够取代中国每天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类似质量的300万桶中质石油。”
萨利霍夫称,另一个选择是印度,其3月已增加了俄罗斯石油的购买量。
萨利霍夫认为,想通过建设新的输油管道来解决物流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萨利霍夫说:“就目前来看,扩大我们自己的油轮船队以及港口容量更合时宜。未来,有可能更加积极地利用北海航线向亚洲买家供应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