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投资之神华伦‧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的第一本授权自传,甫一出版便攻占美国各大书店销售冠军,更成为多家知名杂志的年度选书榜首。书中阐述巴菲特的人生经历及行事方法,虽稍嫌冗长,但从中可以窥见一位成功者该有的人格特质与素养,非常具有启发性。

虽说巴菲特素有股神之誉,以投资精准闻名于世,但本书并未提及他的选股秘诀,更没有明牌推荐。不过,这并不表示你不能从中学习他的投资心法。

巴菲特最闻名的一次投资胜利,就是他基于自己的投资信条,完全不买网络股,而成功避开了2000年的股市网络泡沫破灭。这份坚持其实不容易,因为在泡沫最膨胀的1999年,巴菲特的坚持饱受质疑,所属的波克夏投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价跌了近四成(从8万900美元跌到5万6100美元),甚至被知名财经杂志《霸荣》(Barron's)以“华伦,你怎么了?”为题登在封面,认为其投资不力、选股错误,“已经过气”。

严苛讥评并未动摇巴菲特选股的定见,依然反复重申他的投资理念,诸如安全边际、能力范围、市场翻脸无情等等。“做投资如果欠缺独立思考,绝对做不好。决策正确与否,跟别人赞同你无关。你做对,是因为你的数字和推理正确,最后是在这一点见真章,”他强调。

能做到这点坚持,并非空有信心即可。巴菲特认为,“专注”是他成功的最大要素,尤其在数字上。他每天早上八点半打开电视看新闻,边以静音留意萤幕,边阅读大量投资手册、数百家公司年报、各式报章杂志,透过全面性过滤,各种成本及销售数字进入他脑中,化为他的判断依据。

“影响人们行事的一大因素,在于他们是拿一张内在成绩单还是外在成绩单,能安于内在成绩单,对你有好处,”巴菲特说:“你希望被认为是最好的投资人、但其实绩效最差,还是被认为是最差的投资人、但绩效却最好?”拿事实当根据、用极其用功的态度做好研究,以数字做判断,不受外在的煽动,相信自己,正是巴菲特纵横股市多年来最坚实的基础。

核心概念:“独立思考”是投资最重要的道理,“专注”则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透过广泛研读报表、进行数字研究分析,以数字资料为证据,进行思考判断才不会惑于潮流趋势与人云亦云,而追高杀低,血本无归。

阅读捷径:本书厚达近千页,内容主为巴菲特的人生故事与处事方法。误将此书视为股神投资引导,可能会大失所望。建议可看第五部和第六部,了解他如何成华尔街之王,以及对未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