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住于欢喜地之后,由于自身的大愿力,因而得以亲见许许多多的佛。初地菩萨皆悉以深重的菩提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诸佛,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等一切资生之具,奉施诸佛,广修供养,同时也供养一切众僧。并将此善根皆悉回向,唯愿证得无上菩提。
初地菩萨因为虔诚供养诸佛的缘故,心地柔软、谦下、慈悲,因而得以成就接引众生的“四摄法”。
他以“布施”、“爱语”这前二摄,来度化摄取众生;至于后二摄法,则因为修行尚不够成熟,虽然也会依照信解力来践行,但仍然未善通达。
“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也是“事成办”的意思。初地菩萨于十波罗蜜中,以修持“檀波罗蜜”(梵dana-paramita)最为圆满增上,布施功德最为增胜。至于其余九种波罗蜜,并非不修,而是随力随分而行。
譬如金匠师父善巧的炼金,他将金矿数数放入高温的火中锻炼,金质的成分慢慢转为精纯明净,原先坚硬的金矿借由高温而调柔,于是可以随着金匠的意思,足堪打造各式各样的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