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收藏古董成为了一种热,当大家都有这种收藏意识的时候,捡漏几乎成为了不太可能的事情,可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捡漏几乎是家常便饭,因为那时候大家的目标都还是填饱肚子为主,很少有人去想着收藏古董来修身养性或者是投资古董来赚钱,所以那时候很多有收藏意识的人,很多都发家致富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尚且如此,那么在六七十年代,有收藏意识的人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买到真品的可能也是非常大的,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假的。在一次鉴宝节目中,一位阿贝带着一幅黄宾虹的画来到了鉴宝节目,我们知道黄宾虹的一幅画曾经拍出3.4亿的天价,阿贝也就是看到那个拍卖才想起来家中有这么一幅画,所以才带来鉴宝的。
这幅画是阿贝的父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买来的,当时花了一块钱,阿贝说他父亲当时的月工资是二十多块钱,一般地摊上的画都只是在一毛两毛这个价格,所以花一块钱买画也就是一种收藏的意识,父亲本来也是老师,对黄宾虹也是知道的,所以才不惜花“重金”买来,阿贝对这幅画的自估价是800万,能否达成心愿呢?且听专家是如何鉴定的。
专家说这幅作品和黄宾虹的作品形状上是非常相似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让造假的作品和真品相似,让人用肉眼几乎看不出真假呢?有,那就是印刷品,而阿贝这一幅画就是黄宾虹真作的印刷品。它的笔墨体现不出黄宾虹的那种艺术表现力,更没有那种厚度和力度,专家说这幅作品有一个造假的心机,就是故意给它装裱一下,这就是存心为了骗人而做的。
鉴定现场真的是跌宕起伏呀,本来专家说跟黄宾虹作品形状无差的时候,大家还是挺激动的,没想到最后的转折却这么大。关于这个收藏的故事,其实收藏者没有捡到漏,但是也并没有打眼,只要没那么高的期望,就也不会很失望的,当时花一块钱也许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花几百块钱买藏品吧,真就真了,假的就当作是买艺术品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