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7月22日开放不分国籍境外生中的应届毕业生返台,然而近日境外生权益小组获悉,在实际返台作业中,目前休学状况且符合应届毕业生资格的境外生却不能返台。以下为境外生权益小组成员向学校、移民署、教育部三方询问的完整记录。

  教育部7月22日在记者会上表明,开放入境之境外生须为应届毕业生,且应届毕业生身份乃依据指挥中心宣布其暂缓入境时的注册身份判定。也就是说,在2月初指挥中心宣布暂缓陆港澳人士入境时身份为“在学”的陆港澳学生,及在3月中指挥中心宣布暂停无居留证外籍人士入境时身份为“在学”的无居留证外籍学生,都应在教育部7月22日的开放范围。

  然而,我们从一些校方境外生事务承办人员那里了解到,教育部亦新增应届毕业生须符合“108学年度第2学期在学”的规定。据各方推断,新增应届毕业生“在学”规定,仅因为无居留证的境外生若休学便会被注销入境证件,并于复学时由学校申办单次入境证件,而移民署目前仍未开放新办单次入境证件,因此无法为休学中的应届毕业生办理入境证件。这一新增的“在学”规定与7月22日教育部于记者会上所言的开放政策是有冲突的。

  实际上,很多符合应届毕业生资格的境外生,在本学期初的2月初至3月中都是在学状态,而后因为返台遥遥无期或因“安心就学”方案不能满足学业需求,因而在学期中休学。如果如一些校方承办人要所言,仅因移民署政策与教育部开放境外生办法不配套,导致这些应届毕业生中的休学生不能与其他应届毕业生同批次返台,甚至会迟至于旧生之后才得以返台,这并不符合教育部开放境外生时对于毕业生学业紧迫的优先考量,而且跟几天前的规定冲突,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询问台北市服务站的承办人员,是不是移民署还没开放给休学境外生新办入台证件?对方说,移民署收到教育部门的核准就可以办。也就是说,学校只要按过往的一般程序,为休学生申办入台证件,就可以了。我们觉得台北市服务站的承办人回答得还有点油滑,不算是确凿的答案,但新北市服务站的承办人就非常直率了。我们问了新北市服务站同样的问题,对方明确表示:“可以,我们收件之后四十八小时可以取件。”

  总之,不同县市的服务站承办人的共同意思是,关于境外生出入境证件,移民署在疫情期间主要依据教育部的政策来配套执行,移民署没有特别规定——也就是说,移民署没有“尚未开办休学生新办入境证件业务”,移民署真的很无辜。

  但这样一来,此前不同校方讲的休学生因为“移民署尚未开办休学生新办入境证件业务”所以不能入境,不就不成立了吗?于是,一头雾水地打电话给另外几所学校的国际事务承办人员询问,为什么休学生不在今次应届毕业生返台批次?结果得到了另一个答案——教育部规定应届毕业生应符合“108学年度第2学期在学”。所以,根本不是移民署的问题,是教育部在乱搞,搞出了跟自己7月22日记者会说法相冲突的新规定?

  我们只好既困惑又生气地打电话到教育部高教司:

  “请问,休学境外生符合大四、硕二或博三以上应届毕业生资格,但学校说不可以办入台证件所以不能入境,为什么呢?”

  “休学生不符合应届毕业生资格,因为应届毕业生是要‘在学’喔。”

  “但7月22日教育部在记者会上宣布开放不分国籍应届毕业生返台时,说‘应届毕业生’是依指挥中心宣布暂缓入台时的学籍身份判定,很多休学生是在本学期期中或期末才休学的,他们符合教育部在记者会上说的应届毕业生资格的啊。”

  “是,记者会说的没错。但教育部没有规定过今次开放的应届毕业生是‘在学’状态。”

  “那如果是学期中才休学的应届毕业生,现在可不可以入境呢?”

  “如果学生的证件被注销,那要由学校办理两道程序。第一要先去移民署申请入台证,再给教育部。”

  “那校方为什么会说应届毕业生必须是‘在学’呢?”

  “我们对入境境外生的核准,只看学校给的名册,有规定在学生,但是实际作业上,我们就是以学校给的名册来看、来核准。”

  “好的,我好像明白了,就是教育部没有一般规定,学校有自己的作业空间。”

  “谢谢你的解答,现在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你还有接电话......”

  已经是周五,超过了下午五点,没办法打给更多学校询问。但我们似乎懂了,首先移民署没有限制境外生新办入台证件,其次教育部没有硬性规定应届毕业生是“目前”在学生,也就是说教育部的规定跟它在7月22日记者会的说法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符合7月22日记者会说法的——那些学期初在学、学期中休学的境外生——现在被学校认为不符合应届毕业生资格呢?

  高教司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限制这些休学生,但学校有自己的作业空间。那么,为什么在学校的“作业空间”里,这些休学生就被排除掉了呢?如果知道了移民署没有限制、教育部也没有限制,那学校为什么限制,就比较容易推断了。

  学校要忙着为境外生预订防疫旅馆,订不到那么多房间,自然没办法核准那么多毕业生。所以,能排除掉其中一些就是有一点帮助的。但这是防疫旅馆床位的限制,不是学校的问题?不是喔,教育部和卫福部关于境外生入境的规定里,都说明了境外生入境检疫,可以入住防疫旅馆,或校方提供的检疫宿舍,或政府提供的集中检疫所。如果防疫旅馆太抢手,学校还可以让境外生入住校方准备的检疫宿舍。但搞检疫宿舍,需要经费,需要时间,需要面对卫福部的审查,这一大堆事搞下来,可能防疫旅馆已经有空位了,境外生自己负担防疫旅馆费用,学校自然最轻松。当然,若是资源不足的学校,想搞自己的检疫宿舍,也力不从心。

  这一整个打电话的过程,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各自表述”的乱象。之所以会有“各自表述”的状况,并非是教育部“没有硬性规定”、“学校有作业空间”这么简单。而是,教育部没有严格定义应届应届毕业生,是因为学校资源不足,并且教育部也没有另给补助或想其他办法,只能给学校“自己作业的空间”。而校方虽然希望境外生可以尽早返台,但因为各校资源差距颇大、校方缺少资源,要搞检疫宿舍或申请政府检疫所床位都有很多困难,校方就自己把“应届毕业生”定义严格一些,可以减轻责任和工作。在这种状况下,教育部虽然在7月22日记者会说明,应届毕业生是依学期初学籍身份判定,但发现学校执行不了,教育部也没有想办法为自己的说法负责。结局是,受损的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