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泰利斯开始萌生疑惑:世界上有数之不尽的万象事物,都是由物质所构成的,而且物质的变化方式多得令人惊奇。虽说物质会不断变化,却并非无中生有,存在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消失;由此可知,物质是不生不灭的。无数物质不断变化,但为什么大家都是不生不灭的?

泰利斯认为,所有物质必然是由唯一的“本原”所组成的,而他得到的答案就是水:

水遇冷后凝结成冰,加温之后就会恢复原状;温度继续升高的水会成为水蒸气,再冷却后又会形成水滴。河川、海洋和地表的水,都会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朵,云又会降水成为雨和雪。水能如此千变万化,不论怎么变也不会消失殆尽。话说回来,金属的变化、生物形体的变化,不也都和水一样吗?

泰利斯推论,这些物质的型态和外形不论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完全消失,应该是因为所有物质都是由某个“本原”所组成的——不论构成的是金属或生物。后来泰利斯便把构成所有物质的“本原”命名为“水”。

值得注意的是,泰利斯所说的“水”,并不是指现代科学做为研究对象、做为物质的水,而是将变化不歇、变换型态后生成其他物质,并能再度回归原初型态的万物本原称为“水”而已。这种思考的背景,可能来自于他曾到东方旅行,听闻流传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世界起源传说、得知其故事中心就是“水”,才深受影响。

泰利斯的“水”,促使众多学者开始思考万物的“本原”(元素)为何。有人认为本原是“空气”,经过压缩和稀释,分别形成水、土和火,进一步创造了自然界;也有人认为本原就是“火”,并将自然界比喻为“燃起、消失,无时无刻都在活动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