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上并没有一本游泳的秘笈,要游得更快,离不开刻苦、努力的练习。对于初学者而言,首要学好游泳的技术及泳姿,才可以越游越快。了解游泳的技术及泳姿,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入手。
游泳时,身体周围当然有水,水既是游泳时必须有的,也是影响游泳快、慢的重要因素。身体与水接触,会遇到阻力,令我们前进速度减慢。
首先要了解水中的阻力如何影响我们。继而克服这些阻力,令我们游得更快。
因为在我们游泳时,身体正前方的水会产生正面阻力,妨碍我们游泳时前进的速度。当人身体越大范围接触水,人的前进便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前进速度便会越慢。例如,当我们在水中行走时,必然会比在水中游泳慢,因为身体与水接触面较多,在水中遇到的阻力便会较大。
克服水中的阻力,令我们游得更快。
游泳时遇到的第二种阻力是摩擦阻力,当游泳时,水流与身体的皮肤接触,便会产生摩擦力。人静止在水中,便没有摩擦力。当你游得越快,摩擦力便会越大,便会减慢身体前进的速度。
游泳时遇到的第三种阻力是拖曳阻力,当我们游泳时,身体两旁水流的流速快,会和身体后方的水流形成压力差,而产生扰流。扰流会令到身体晃动,影响前进速度。扰流不仅出现在水中,日常生活也有,我们较熟识的,便是跑车的车尾要安装尾翼、定风翼(又称扰流板),目的是减少高速行驶时受扰流的影响而减少车的稳定性。
要游泳较快,必然要克服这三大阻力对你的影响。这三种阻力中,又以正面阻力所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首先要克服的,便是游泳时正面阻力对我们前进产生的影响。
游泳时,较佳的姿势是身体呈水平直线,减少身体与水产生正面阻力。
游自由式(捷泳)时,大部分人的身体都能呈一直线,身体与水产生的正面阻力不多。进一步而言,游捷泳较快的人,其背部多浮出水面,目的是减少身体与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力,令前进的速度更快。
游蛙泳时,便要特别注意泳姿可能与水产生的阻力。若果划水与蹬脚同时进行,身体与水便会产生很大的阻力,速度便会减慢。所以,游蛙泳时要先做手部划水,双脚再向外踩水,身体再成一直线滑行一段,这样才会游得更快。
在专业比赛中,专业运动员除了依靠泳姿的改善以减少阻力,还有依赖所穿的泳衣。在国际比赛中,运动员时所穿的泳衣及泳裤,都是非常、非常、非常紧身的,目的便是减少身体在游泳时所遇到的阻力。
要减少水流与身体皮肤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我们所能做的,只能付钱解决。
早年人们以为身体与水产生的摩擦力是最少,所以泳衣/泳裤都很短。后来,科技进步,人们制造一些泳衣如LZR Racer (模仿鲨鱼的皮肤,现已禁止在比赛中使用),与水产生的摩擦力更少,很多专业运动员(包括男性),都曾经穿包着全身的鲨鱼皮游泳衣。至2010年,国际泳联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Natation修改规例,禁止使用鲨鱼皮游泳衣;此外,泳衣也不能覆盖四肢,男性运动员穿着的泳裤,一定要在膝盖以上位置。所以,现时男性游泳运动员穿着的长桶型泳裤,最长都不能过膝盖。
有一些人希望游得更快、更好,于是在Youtube或模仿一些游泳选手的动作,但往往不到效果,或个人都觉得”唔去水”。其实,要游得更快、更好,不能仅仅”照抄”(模仿)别人的动作,必须从已学会的动作来修正及改善,并要掌握一些知识,才会令自己在水中更”去水”。
除了刻苦练习外,要游泳速度要不断进步,减少在水中遇到的阻力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论透过泳姿的改善和泳衣物料的改良,这都说明从科学角度入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想更有系统学识游泳,即刻联络卓越游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