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保育类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态研究”调查分析刊登在“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国际期刊。(图:截自科学报导)
由中研院研究团队前年在桃园大潭藻礁海域所做的“一级保育类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态研究”调查分析,于上个月底刊登在“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国际期刊,确认大潭藻礁保育的重要性。环保团体今天(23日)特别召开记者会说明,呼吁政府立即停建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保护这块全球最完整稀有的海洋栖地。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2018年率领团队,在桃园大潭藻礁海域历经10个月进行的“一级保育类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态调查,于去年6月投稿至“科学报导”期刊,历经一年的同侪匿名审查后,终于在今年6月29日以“族群普查确认台湾大潭藻礁产濒危柴山多杯孔珊瑚为一稳定族群”为题刊出。
柴山多杯孔珊瑚(杨松颖摄)(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提供)
陈昭伦表示,之所以拖了这么久,就是因为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稀有性,光是要找到学者专家来审查,就费时好几个月。至于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论点,则是确认了大潭藻礁以及在此生长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都是现在全球最大、最完整也最稀有的族群。陈昭伦说:‘(原音)它最主要的论点就是,目前在大潭藻礁这个柴山多杯孔珊瑚的族群,应该是台湾最大以及最健康的族群,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科学证据给证明的最完整的一个族群,这第一件发现;第二件事情我们发现到,因为大潭藻礁在整个桃园藻礁里面,是最完整、最健康的藻礁群,所以不管对于柴山多杯孔珊瑚来讲,或对于礁体本身,它提供一个很大的栖地。所以我们在文章最后有强调,这个大潭藻礁它一定有必须被保留下来的重要性。’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23日在记者会上,说明今年6月29日刊登在“科学报导”国际期刊上的论文,确认大潭藻礁以及在此生长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都是现在全球最大、最完整也最稀有的族群。(吴琍君摄)
为此,环保团体23日特别召开记者会,指出长27公里、深6米的大潭藻礁,仅露出水面的礁体即达300多公顷,遑论水下深处更庞大的栖地。事实上,目前已在此发现了19种全新的造礁藻类,生存在其间的螃蟹种类及数量,更远超过垦丁潮间带,加上其间还蕴含了许多濒危物种,呼吁政府即时停建中油三接,保护这块全球最珍贵的海洋栖地。
壮观的大潭藻礁一景(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