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园区土地不足的问题,科管局陆续规划竹南、龙潭、新竹生医、铜锣、宜兰园区,优先引进“光电”、“通讯”、“精密机械”与“生物科技”产业,并产生滚雪球效应,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的投入,在地理与产业上都发挥巨大的推动力,让台湾科学园区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再一枝独秀,而是遍地开花发挥无比的综效。
基于竹科园区发展趋于饱和,并为顾及区域均衡发展考量,而规划的南部、中部科学园区,凭借著竹科的开发经验,分别实现了两倍速、四倍速发展,即是以“竹科模式”套用典章制度,或直接跟竹科管理局借镜,也可以说南科、中科其实就是从竹科这棵大树长出的强干。
随着时间演进,进入成熟期的竹科,不再追求厂商挤破头的盛况,而是把竹科当摇篮与基地,把竹科定位成一个提供新公司孕育成长的地方,等到这些公司具有规模后,就搬到外面发展,把厂地留给后来的新公司。科管局站在官方立场,尽力扮演资源整合者的脚色,推动各项产学合作计划,汇集产、学、研能量;在创新创业方面,媒合新创团队,并持续推动竹科医疗器材产业创业环境创新与国际商机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