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开发在这些领域能做什么?
区块链到底能干什么呢?相信这是很多不了解区块链的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没有优秀的区块链应用开发落地项目,很多人也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区块链开发的存在,区块链技术也就无法被大众所熟知。然而区块链应用早已在人们的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区块链开发在这些领域都有哪些区块链应用落地?
从第一张区块链司法鉴定书到第一个区块链证据,从最高法院出台相关规定到全国首例区块链刑事存证案件审理。区块链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凭借自身不可篡改、可溯源等诸多优点,在法律领域“站稳脚跟”。
早在2016年,司法鉴定平台千信网就出具了第一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司法鉴定书。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采纳了原告基于保全网提供的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这也是全国首次确认了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今年11月,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刑事案件在浙江绍兴上虞区法院宣判。
金融服务产业作为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一直以来就常常因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
2017年12月,招商银行便联手永隆银行、成功实现了三方间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而该业务也成为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业间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
2016年10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便携手IBM(中国)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平台,而该平台同样也是中国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的首次成功实践。
慈善钱款开支不透明,早些年的郭美美炫富以及上海红十字会爆出“巨额餐饮发票”等事件,让公众对慈善机构产生了质疑。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捐赠信息全部上链,从项目、审核、启动捐赠到款项到位,全链记录。
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下,虚假信息将会得到抑制,出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并予以惩罚。款项的来源、去向、用途也将一清二楚,如此一来,可以减少无谓的猜忌和纠纷,同时也可以提高效率。
2016年12月,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安心捐赠平台全面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向公益机构开放,签约机构经审核后可自行发布公益项目;2017年9月,京东公益也利用区块链实现了对物资捐赠公益的追溯。同年10月,腾讯推出的“公益寻人链”,用区块链技术来对接多个寻人平台的数据链接,并让各大公益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
与纸质票据相比,尽管电子票据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互联网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C端用户而言,普通电子票据存在诸如电子邮箱、手机短信以及各种APP之中,没办法全面、高效地进行管理。
2019年9月25日,支付宝联合云南省财政厅开出了中国首张区块链电子票据。2018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一个区块链支票系统。
近年来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物流过程中,商品安全性无法保证,丢包、替换等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再加上各个物流公司各自为战,使得企业之间交互成本升高,且交互效率低下。
在国外,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通过与IBM合作,早早建立了一套基于行业业务的区块链服务平台,该平台的运用预计每年能节约成本400亿美元。今年11月15日,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宣布将推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供应链管理区块链系统。该系统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使公司物流部门的预算和计划更加容易。
2017年3月,阿里巴巴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宣布将应用区块链打造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同年11月,天猫国际宣布将升级区块链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该计划将会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3700个品类,14500个海外品牌。
此外,2018年8月,京东旗下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BaaS”正式上线,这样一来,京东旗下商品的原料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以及零售交易等数据都将上链,从而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可靠。
以上几个应用领域的场景,只是区块链应用开发的冰山一角。相信在未来,随着对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会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区块链能做什么”不再是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而是被大众所接受,所认同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