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农场到餐桌的最后一哩路,也是保障蔬果价值的压轴一环。坊间时常发生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改变产生耗损,导致农民、物流业者、甚至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情况。农科院产发中心辅导物流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运输,并以中部地区作为冷链物流中心的示范场域,建立台湾农食区块链典范。
为什么全球食品业愿意投资区块链?
近年来消费者越趋重视食安议题,大型食品企业为了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感,纷纷投注资金来建立“可追溯性”的产品管理系统。另一方面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却也让“食品历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追溯系统早已不敷使用。
区块链的价值-“保护资料不被窜改的特性”也就成为业者投入在系统开发的主要原因。这项数位科技服务不但能将生产线上的资料即时分享给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厂商,又可确保供应商与物流业者之间有个公正的资料平台,一旦发生纠纷即可厘清双方权责,保障彼此权益。农科院产业发展中心丁川翊副研究员也提到:
“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可延伸至产销履历制度,但前提须要供应商提供诱因,毕竟供应商直接要求农民将生产记录数字化,才是最有效的动力。”
台湾农食区块链-全日物流的冷链Total Solution
全日物流公司是深耕台湾的知名物流品牌,成果发表会当天亦邀请全日物流公司之董事长特助周植城先生,周先生分享该公司的冷链物流完整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物流业与客户间各自有自己的资讯系统,然而彼此不一定会相信对方的资料,
更何况过去都是以纸张单据作为出货纪录,一旦出现货品因失温导致损失的情况,双方总是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在查找资料,更别提相互比对单据。
全日物流公司建置自己的冷藏设备,并与中华电信合作开发温度与货况资讯追踪系统,以“完整解决方案”突破传统运输业者“温度资讯不即时、温度资讯不透明、货况资讯不完整”之产业瓶颈,创造客户与物流业者双赢的局面。
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农科院)产业发展中心今年承接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发会)“公共服务应用区块链技术示范计划”,辅导台湾物流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以中部地区作为冷链物流中心之示范场域,建立台湾农食区块链典范,农科院亦于9月2日举行了“区块链在食品物流之应用成果发表会”向大众分享这项计划成果。